莫非还未准备妥当?”
韩成此言一出,朱元璋顿时粗着嗓音道:“吾下令后,龙江宝船厂便全力打造战船,筹备海上征伐。然而彼时大明初立,北元余部势力犹存,国内局势尚未安定,需应对多处战事。
诚意伯曾劝我暂且按捺,一切皆要以大明社稷为先。
倭寇所为固然是过,但倭国距我大明甚远,威胁有限。
当时理应集中精力对付北元残党,尽快恢复民生。
他还提到,当年忽必烈两度欲攻倭国,耗费大量舟船、兵士与资源,结果两次均因暴风雨未至倭国便损兵折将,尸骨无存。
若在陆上交锋,吾自不惧,但这种不见敌面便损兵折将的战事,实不愿轻启。
再者,倭国不过弹丸小邦,贫瘠荒凉,即便攻下亦难获太多利益,得不偿失。
反复权衡之后,吾也渐渐熄了这般念头。”
刘伯温这张嘴你又不是不清楚,口才极佳,连死物都能说得活灵活现。
而且他擅长推演预测,既然他说了,那自然得信。
朱元璋先前拿已故的胡惟庸当替罪羊,如今又将早于胡惟庸离世的刘伯温搬出来顶缸。
听朱元璋提及诚意伯刘伯温时,韩成心中满是惋惜。
要是他能早几年穿越就好了。
那样便能亲眼见到那个被传颂的奇人——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统一江山的刘伯温。
毕竟传闻中,刘伯温的威名着实不小,像斩龙脉、烧饼歌这类事,光听就令人向往。
可惜刘伯温已故多年。
“陛下此言,我深信不疑。”
韩成此话一出,朱元璋竟隐隐松了口气。
“那当然,若非刘基提醒,我现在就敢着手在倭国开矿,还能随意发泄情绪。”
朱元璋昂首道。
然而韩成接下来的话却让他高昂的头颅低垂下来。
“倭寇不仅在后世令人憎恶,在大明也是同样如此。
我记得此时,已有倭寇侵扰我国海域,不仅抢夺渔船,还深入内陆,残害百姓。”
当前状况虽不算特别糟糕,但日后定会愈发恶劣,甚至会出现数十名倭寇祸害一县,乃至更多地区的荒唐事……
“这倭寇实在该死!必须清除倭寇!不剿灭倭寇不行,不覆灭倭国更不行!”
朱元璋的手紧紧攥成拳。
“后来咱们有无对倭寇采取行动?有没有直接派兵攻打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