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身为天子岂可如此施为?任用人才亦不该是这个样子!身处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本就该果断放权、大胆信任有能力之人。
此时此刻,应首要看重的是才干,而非人品!需要做的事情绝非对敢于担当者进行压制或惩治,而是痛下狠手惩处那些尸位素餐、无所作为之徒!务必尽可能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将众人之力汇集一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即便是某些人稍有张狂跋扈,那又如何?亦须忍耐至渡过危难关头后再论是非,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秋后清算便是为此而设——譬如他对李善长、胡惟庸与廖永忠的容忍皆出于此理!
若凡事都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观念,那么朝廷还会有什么人肯承担责任?当朝野上下的风气演变力这等局面,敢担当、敢作为的人逐渐消失殆尽,明朝又怎么会不走向灭亡之途?
那个……陛下,还需继续讲述下去吗?”
韩力见朱重八情绪激动不已,出声问道,心中略有些顾虑若继续讲下去,恐怕会让朱重八受到更大刺激,出现什么问题。
朱重八深吸了一口气,压住内心的激愤道:“讲!接着说!朕今天倒是要看看,登基为帝者竟然愚蠢到何种程度!也想看看咱那些后代究竟闯下了多少祸端。”
既然如此吩咐了,那韩力也不再保留,便说道:“此外还有一点致命弊病存在:此人缺乏魄力和胆识去承担责任。
但凡遇有要事之时,他总想着推卸责任于臣下,让他们背负重担。
他还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大臣们也不是傻子,原本应由皇帝承担之责自然不愿轻易接过,更重要的是,接下这份任务之后万一事情处理不当则可能丢掉性命。”
因此这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推诿现象,在朝堂之上愈发凸显。
如果用后世的一个概念来形容他这种行径的话,可以说他就像是‘不粘锅’一般的存在。
比如到了后期,局势越发恶劣,盗寇攻入城下,眼看京城岌岌可危。
此时他也考虑过送走太子等人保全后嗣,可他又惧怕承担责任而遗臭万年。
他希望能有大臣先主动提出这项建议,然而这些大臣早已了解他的性格习惯再加上之前勇于担当做事的人才或已凋零或远避退隐,所以这些人皆装作糊涂不予应对。
结果最终导致大明亡国之际,不仅***丧身于京城之中,就连太子也没能幸免于难。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