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骆厂点头,“是这样的没错,领导,还合并了一条包装袋厂线。”
莫学文皱眉,“那不是还要扩招?人心散成这样!还要扩招!”
骆厂长的脸色不太好看,一厂之长,他好歹也是科级职位,但莫学文就是比他大些,他除了低着脑袋不说话也无法。
莫学文捏捏山根,“孤云岭以前,是驻防部队,现在国家要大力发展边城,那我们也责无旁贷。
我是代表山上来开会来了,你们国营厂的经营我不懂。但是,一周之内,这事儿得给我一个解决方案。”
骆厂子皱眉,“领导,怎么解决,先不说分房的事儿,就职工子女转学的事儿都敲不下来。
厂里人都不愿意孩子从城里来乡下念书,该给的福利我给了,不该给的我也在争取,实在是无法了!”
莫学文看向苏曼华,“厂职工子女要转来镇上,绕不开你那里,你什么想法?”
苏曼华早料到这一出了,她把手里的文件递过去。
“政委您看看,这是我针对水泥厂职工转入秦山镇一事儿草拟的计划书。”
莫政委打开,白净的纸张上,第一页赫然写着‘补习帮扶’四个大字。
他粗略看了看,把文件放下,“你详细说说。”
苏曼华起身,“那我就献丑了,趁各位职工代表都在,我就一并说了。”
她把早就准备好的纸张发下去。
“第一张,是曼华饭桌上半学期的菜谱,这点问学生就能证实,虽然菜色简单,但绝对是干净有营养的。
下半年曼华饭桌预计招一位营养师专门负责搭配孩子们的伙食。
虽然条件有限,但是帮扶点是有绝对诚意在的。
水泥厂的职工子女在边城都是住校,小学生也是如此,无一例外。一年下来,一两百是跑不掉的。
曼华饭桌性质不同,是非营利性机构,主打帮扶,下学期起将按月收费,每月8块钱。
吃的解决了,孩子父母不愿孩子回来,无非就是因为教育资源的原因。
大家请看第二张纸。
曼华饭桌明年会开设补习班。对比学校里几十人近百人的大班,曼华饭桌一个班至多不会超过三十人。
且,还能报五人、十人的精品班。大班按月计费,精品班按课时计费。
我刚刚就说过了,曼华饭桌不以盈利性为目的,所有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补课费自然也不会高,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