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的方法莫过于在餐桌上做文章。菜市场里,水灵灵的时令蔬果正是当打之年,每一样都暗藏着消暑祛湿的巧思。
西瓜堪称夏日当之无愧的“果王”,翠绿的瓜皮裹着鲜红的果肉,切开时“咔嚓”一声脆响,清甜的汁水便顺着刀缝流淌。小时候,奶奶总爱把西瓜放在井水里冰镇,午后捞出切开,咬上一口,冰凉甘甜的滋味从舌尖蔓延到心底,暑气顿时消散大半。但需注意,西瓜性寒凉,冰镇后更伤脾胃,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切忌贪多。相比之下,冬瓜倒是温和许多。这种身披白霜的瓜类,有着“夏季第一瓜”的美誉。将冬瓜切成薄片,与排骨同炖,慢火熬出的汤汁呈淡淡的乳白,冬瓜吸饱了肉香,入口即化;而排骨又沾染了冬瓜的清爽,肥而不腻。这道冬瓜排骨汤,既能补充因大量出汗流失的蛋白质,又能借助冬瓜清热利水的功效,将体内湿气排出体外。
若论养生界的“国民食材”,绿豆绝对榜上有名。民间自古就有“绿豆济世粮”的说法,将洗净的绿豆泡发后,与陈皮、百合同煮,小火慢煨至豆粒开花,汤汁碧绿透亮。怕苦的人可加一勺老冰糖,入口先是陈皮的清香,接着是绿豆沙的绵密,最后回甘悠长。这碗绿豆汤不仅能消暑解渴,更暗藏中医“药食同源”的智慧:绿豆清热解毒,陈皮理气健脾,百合润肺安神,三者搭配,恰似一支协同作战的养生小队。同样擅长祛湿的薏仁,常与红豆组成经典CP。薏仁需提前浸泡数小时,与红豆同煮至软烂,加入少许红糖调味,浓稠的粥品带着谷物特有的清香,喝完后身体微微发汗,仿佛给脾胃做了一次温柔的大扫除。
小暑的餐桌上,还少不了一抹苦味。苦瓜切开后,蜂窝状的瓜瓤里藏着晶莹的种子,切成薄片用盐水浸泡片刻,便能去除部分苦味。清炒时加一把豆豉,镬气将苦瓜的清香激发到极致,入口虽苦,却能刺激唾液分泌,增进食欲;苦菊洗净后拌上芝麻酱,脆嫩的叶片裹着醇厚的酱汁,一解夏日的油腻。但苦味食物如同双刃剑,食用时需遵循“少则养生,过则伤脾”的原则,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要浅尝辄止。
除了这些清热祛湿的主角,饮食的烹饪方式也大有讲究。夏季肠胃功能减弱,宜多采用蒸煮炖等温和的烹饪方法。清晨一碗小米南瓜粥,金黄的南瓜块与圆润的小米在砂锅里缠绵,入口软糯香甜;中午来一碗西红柿鸡蛋面,酸甜的汤汁浸润着筋道的面条,暖胃又暖心;晚餐则可试试凉拌秋葵,焯水后的秋葵裹着蒜香浓郁的酱汁,清爽又营养。此外,不妨备些乌梅、山楂等酸味食材,煮成酸梅汤冷藏后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