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不过这些细节,杜中宵也不怎么关心。他最关心的,是牢城营如何运作,如何改造犯人。
关在这里的契丹战俘,约有一千五百多人,大部分都是契丹的达官显贵。契丹的名门望族,几乎全有人关在这里,很少遗漏。这些人改造好了,对后边的契丹战事有很大帮助。
进了官厅落座,几个其余官员过来见礼。副都指挥使程连,计置粮草官李机,诸如此类。
上了茶来,杜中宵道:“这处牢城营,不比其他地方,关的都是契丹的高官显贵。最重要的,不是关他们多少日子,而是尽快明白,他们现在是什么身份,能够安分守己。将来放出去了,能够做一个安分良民。你们这些人,管这些人自然不容易,做得好了,朝廷有重赏。”
崔向等人急忙拱手称是。
杜中宵道:“想改造一个人,单靠打骂上刑是不行的。特别是关在这里的人,许多都身份高贵,自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稼穑艰难。所以牢城营里,主要是种田。现在关着一千五百人,朝廷在周围买了大约七万亩地。按照一夫耕田二十亩安排,其余土地,用作种植桑枣之类,也有池塘果园之属。具体怎么安排,你们请教本地农夫,自己商量。”
崔向拱手:“太尉,不知一年要产出多少粮食,枢府可有安排?”
杜中宵摇了摇头:“这些人,真正愿意配合干活的只怕没有多少人,多数还是要看你们管理。最初三年,枢府不具体安排产粮数额。多了有赏,少了有罚,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到时再议。”
崔向有些为难:“若是如此,犯人们知道没有数额,只怕更加不好好干活。”
杜中宵道:“枢府不安排,不代表你们不安排。附近一亩农田产粮几多,是有数额的,你们可以问了安排下去。做的好的赏,做的差的罚,赏罚一定要分明。所谓的赏,尽量以吃食为主,比如酒肉。所谓的罚,第一就是罚吃食,第二是多做活。真正冥顽不灵,完全不听指挥的,单独关押起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