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首页

风雨大宋 第13节

一些,总体也不过一成的录取率。单看进士科,比率就更加低。十人二十人中取一人,看起来考中的机会很渺茫,其实不然。这近万赶考的举子当中,大多数都如杜循一般,是去凑数的。那些对考试心中有数,准备充足的,实际成功的机会非常高。这就是发解是按着州军分配名额,但真正考中进士的,主要分布在开封府、河南府和应天府以及福建路、江西路等一些州府的原因。考中的进士越多,积累的经验越丰富,后来的人学习有的放矢,地方优势便就越来越大。而一些很少出进士的地方,登第的举子就真的是天选之才。

《赋格》、《诗格》这类科举参考书,从唐朝便就开始有人整理,但流传不广。也只有开封府那种首善之地,可以方便买到,地方州县根本难得一见。有了这些参考书,只要下死功夫,多读多背,做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出来并不是难事。

科举第一忌,是不要出韵,不要用禁字,不要有错字,诸如此类,称为杂犯。只要卷子干净,一点错误没有,内容合乎要求便就可以从本州发解。能在科举考试中做出锦绣文章的,无一不是一时的文学大家,杜中宵没有那个野心。他想的就是利用自己前世应试教育的经验,下苦功夫中个进士即可。这便就要求把各种规矩记死,按着要求向里面填四平八稳的句子就好。

由于商业发达,宋朝城市里的识字率是相当高的。但读书识字不代表就可以参加科举,科举是一条专门的学习道路。进士科考的是对朝政时事和经典的理解,以及临时发挥作文章的能力,而更重要的制科考的则是超人的记忆力。

在一些科举气氛不那么浓厚的地区,特别乡下,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其实不多。这个年代考进士,其实不像杜中宵前世想的那么艰难。正是因为如此,杜中宵才敢坚定地走上这条路。

把范镇送的《赋格》小心收好,杜中宵拱手道:“日后学生有不解之处,还请知县相公指教。”

范镇点头:“你若是用心向学,那自然是应该的。”

杜中宵连连道谢。范镇本是蜀人,年轻时得当时的成都知府薛奎知遇,带到京城,一直在馆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

相关小说

我有一剑敢问天 历史 /
我有一剑敢问天
偷颗星
我有一剑敢问天章节目录,提供我有一剑敢问天的最新更新章节列表。
791939字07-27
三国之风起南疆 历史 /
三国之风起南疆
六只小青蛙
七八小说免费提供作者(六只小青蛙)的经典小说:《三国之风起南疆》最新章节全文阅...
435776字10-19
第一风流 历史 /
第一风流
狄一
第一风流是由作者狄一著,免费提供第一风流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1078817字12-10
亮剑:我能复制一切 历史 /
亮剑:我能复制一切
红皮蒜心
2184438字11-24
侍炎 历史 /
侍炎
睁着眼睛梦春秋
七八小说免费提供作者(睁着眼睛梦春秋)的经典小说:《侍炎》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
644735字12-09
下堂小妾不好惹 历史 /
下堂小妾不好惹
半缕阳光
1221823字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