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是校长一直以来想彻底整肃而不能的头疼事。
原因无他,就是他这个校长这些年又何尝不是如此行事。
早在跟随国父期间,他同样是怀着各种小心思,明面上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实际上却是凭借灵敏的政治嗅觉,拉拢、分化、收买、贿赂,甚至是暗杀绑架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苦心经营几十年,最后这才有了一大批追随者,在国内培植出了最大的一股政治和军事势力,从而一举击败诸多竞争者,成为了一国之首脑。
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年追剿红色组织的时候,他何尝不是打着驱狼吞虎的主意,追着红色军队进了西南地区,盼着红色军队跟当地军阀来个两败俱伤,然后他的中央军来个渔翁得利。
既消除了对手,又得到了地盘,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他真的坦荡胸怀,一心为国,目前民国的局势又何至于糜烂至此。
所谓上行下效,又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了他这个老大做榜样,这些个手下有些蝇营狗苟的小心思也就不足为怪了。
只是,这次不同,这个桂中将的举动已经触犯了校长的底线。
要知道自从抗战爆发以来,河北一月之间就丢个干净,接着就是淞沪会战的失败,致使江浙大部分地区沦丧敌手。
现在南京也即将不保,接下来就是武汉这个临时陪都。
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按照目前中日双方的军事势力分析,武汉也未必能守住。
那样的话,国民政-府就只能迁到西南地区去。
这样一来,相当于大半个华夏的国土沦丧敌手。
先不说他作为一国首脑的自尊心和羞耻感,就是国内上下的民意和政敌们的暗潮涌动,对他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所以对他来说,即使最后守不住大部分区域,但是能够减慢日军的进攻速度,让这些城市能够坚守的时间更长一些,让他在后方的动员准备时间更多一些,就成了他的唯一手段。
而这一切,都是要从南京保卫战伊始。
南京坚守的时间越长,给日军造成的损失越大,必然就能让武汉保卫战的准备工作更充分,让政府向西南地区转移的工厂、物资和人才更多。抗战坚持的时间也就更长。
这就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层面。
而周文的中央党部教导总队对于南京保卫战的重要性,已经不用校长去做分析了。
只要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