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的话一直在胡逸的耳边打转儿呢,就像一根针直直地扎进了他的心窝子。
“环保音乐啊,听着都差不离儿,太沉闷、太爱说教了,很难让大众心动。”
她说话的调调里带着些无奈,还有藏着的担忧。
张女士可是长时间扑在环保事业上的公益组织者,她心里明镜儿似的,理念要传播开,关键是得让人乐意接受,而不是硬塞给人家。
胡逸安静了一小会儿,没马上顶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他心里明白,张女士说得在理。
现在市面上那些环保主题的音乐,大多都是温情脉脉的路子,拿自然的声音采样,再配上轻柔的旋律,就这么号召大家保护地球、爱护生态。
可这种千篇一律的风格啊,就跟那些从来不变的宣传口号似的,早就没了新鲜劲儿,更别说能让人产生共鸣了。
他眼睛瞅着手里刚拿到的任命通知,上头写着“首席创意官”。
这头衔可不是啥荣誉,那是沉甸甸的责任。
要是不能冲破风格上的限制,让环保音乐不只是干巴巴的环保理念,那这音乐永远就只能是“理念的跟班儿”,成不了“生活里的节奏”。
想到这儿,胡逸就站起身来,把张女士送出了门,接着就拨通了阿辉的电话。“明儿上午十点啊,都到录音棚来,咱开个会。”
第二天一大早,阳光从玻璃窗照进录音棚,那空气中满是咖啡香和一种好像能催生灵感的味儿。
阿辉早早就到了,手里攥着好些草稿纸呢,可那表情有点迷糊。
“你真打算弄三首完全不一样的环保歌曲啊?”他一边翻着资料,一边皱着眉头说,“这风格差别这么大,听的人会不会觉得不连贯啊?”
“他们不会觉得不连贯的,只会觉得挺新鲜呢。”胡逸坐在调音台那儿,眼睛亮晶晶的,“咱们不是光写‘环保’这俩字,咱们得写‘情绪’。”
他停了一下,接着说:“每一个环境问题的背后啊,都有相应的情绪。像希望啊、愤怒啊、宁静啥的……这些才是真正能推动人的东西。”
阿辉听了,像是在琢磨着,然后点了点头。
“来呗。”胡逸站了起来,拿了支白板笔,在墙上写了三个关键词:
希望 —— 清新电子
愤怒 —— 重金属
宁静 —— 自然氛围
这可不只是把风格分成三种,这是在环保这个话题上对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