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上有几串动物的脚印,远处呢,风从树林子里穿过,发出那种低低的声音。
他把眼睛一闭,就开始回想最近几个月的事儿。
在山村收集素材的时候,有个老奶奶一边织布一边哼的那种小调;在寺庙里打坐的时候,钟声传出来的那种余音;街头艺人拿个铁桶敲出来的那种即兴的节奏。
这些声音啊,本来好像都不怎么起眼,可是在他的记忆里呢,慢慢地就像织成了一幅画似的。他冷不丁睁开眼,脑子里突然蹦出个想法:写歌为啥非得按照传统的旋律结构来呢?
为啥不把世界最本真的那些声音,重新整合成一段旋律呢?
等回到工作室,他麻溜儿地就把平时常用的作曲软件给关了,然后打开了自己积攒多年的自然采样库。
这里面都是他在各个地方录下来的真实声音,像地铁“嗖”一下开过去的轰鸣声、菜市场小商贩叫卖的回声、夜里虫子鸣叫交织成的那种夜曲之类的。
他就开始试着用人工智能辅助工具把这些声音拼贴、重组,先把它们拆成音符,再组合成节奏。
他还把街头艺人敲铁桶的声音当作主旋律,再加上从寺庙录下来的晨钟声,又混进山间穿梭的风声和鸟叫声,弄出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声音层次。
这旋律不是他写出来的,而是从这些声音里“冒”出来的一种韵律。
到了第四天晚上,工作室的灯还亮着。
胡逸坐在电脑前,眼睛熬得通红,可精神特别集中。
他一遍又一遍地调整音轨,想让每一段采样都能严丝合缝地嵌到整体结构里。
第五天早上,窗外开始下雪了。
他这才停下手头的操作,安安静静地听着那首叫《万物皆有韵》的作品。这可不是那种传统概念里的歌曲哦,它更像是一场声音的游历,就像是去聆听世界的本质似的。
就在最后的关头,他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创作营的评审系统里去了。
评审团刚点开这个作品的时候呢,眉头不由自主就皱起来了。
这风格可不是他们所熟悉的任何一种,听着甚至有点“怪里怪气”的。
不过随着旋律一点点往前推进,他们的表情也慢慢起了变化。
那结构复杂但是并不杂乱,情感层层递进,还有那从头到尾都贯穿的自然律动,就好像在讲述着生活背后藏得很深的某种真理呢。
评审们互相交换了个眼神,谁也没吭声,可心里都有这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