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过的观众啊,有73%的人都说愿意推荐给朋友,而且好多人都提到‘音乐变成引导情绪的关键因素了’。”
这些数据可就成了胡逸反驳的关键依据了。
胡逸一边翻着材料,一边就想起几个月之前,自己第一次试着把旋律和神经反馈结合起来的那段日子。
那时候啊,根本就没人相信这事儿能成,就连他自个儿都在琢磨,这是不是就一个噱头啊。可是呢,当他瞅见那些被音乐从抑郁的阴影里拉出来的听众留下的话,当他真真切切听到孩子们在旋律里寻到安全感的动静……他心里就明白,这可不是一场简简单单的技术游戏。
十一点的时候啊,他把所有的资料都归拢到一块儿,弄成了一份简报,简报的标题是:《旋律的界限:一场有关情绪共鸣的探寻》。
他套上西装,拿起文件夹,对着镜子里的自个儿露出了一个有点累但又特别坚定的笑容。
“我可不是为了打败谁。”他小声嘀咕着,“就是想让音乐能一直发声。”
下午一点的时候,圆桌论坛的现场已经满满当当都是媒体记者和业内的嘉宾了。
孙先生坐在主位上,脸上没什么表情;李女士在人群里来来回回地忙活,协调座位的事儿,看着有点着急上火。
胡逸呢,正在后台做最后的调整。
他把手机打开,又看了一遍论坛的流程,结果在划屏幕的时候,瞧见了一条特别不显眼的消息:
【系统通知】
【加密信息更新】
【你离真相又近了两步】
他心里“咯噔”一下。
到底是谁在背后瞅着这一切呢?歌词系统难道真就只是个辅助的玩意儿吗?
正琢磨着呢,李女士走了进来,说:“该你上场了。”
他点了点头,深深吸了口气,朝着聚光灯下的舞台走去。台下啊,那掌声和嘘声是此起彼伏的。
他呢,就那么站定了,眼睛把全场都扫了一遍,最后啊,就盯着对面的孙先生看。
孙先生呢,就轻轻一笑,说话的语气倒是挺温和的,可那话里的意思啊,容不得别人反驳,他就问:“你能证明这些个所谓的‘反馈’不是被技术诱导出来的吗?”
胡逸呢,没吭声。
他就慢悠悠地翻开手里的简报,小声地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啊,咱们接下来慢慢唠。”说完呢,胡逸又缓缓地把简报合上了,目光从孙先生脸上移开,看向台下那已经有点躁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