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脚下,晨光刚刚照到窗户上,胡逸就把帆布包系得紧紧的。
铁盒子里那张十七岁时的练习曲,被孩子们的画压得平平整整的。最上面那张画呢,是露西用火山岩粉画的五线谱,五线谱的边缘还沾着点昨晚煤油灯的灰呢。
“胡老师啊,张老先生住的那个巷子特别窄,车根本就开不进去。”小周把电动车停在老城区的巷口,额头角上都冒出细细的汗珠了。他昨天晚上可是把张老先生在论坛上发的帖子记录翻了个遍啊,这时候正紧紧地攥着打印出来的三十页收藏清单呢,手指关节都因为用力变得煞白。他有点紧张地说:“我之前给他打过三次电话呢,他一听是复古推广活动,就直接把电话给挂了……”
胡逸伸手拍了拍小周的后背,安慰他说:“咱们先找找楼号吧。”
老城区的居民楼看起来就像是被岁月揉搓得皱巴巴的纸一样。墙皮脱落的地方,暗红色的砖纹就露出来了。长满青苔的台阶呢,下过雨之后湿漉漉的,看着就很滑。
三楼302室的防盗门上挂着一个已经褪色的“出入平安”的门帘。小周刚要抬手去按门铃,胡逸却抢先一步按住了他的手腕。
这时候,门里面传来一些细碎的声音。有金属镊子轻轻敲打黑胶唱片发出的“叮”的一声,还有打开牛皮纸包时那种窸窸窣窣的声音,另外还夹杂着不成曲调的哼唱声。哼的是《月光奏鸣曲》的第一小节,可是到第三拍的时候突然就变成降B调了。
胡逸小声地说:“张老先生正在挑唱片呢。”
小周一下子愣住了,刚要张嘴说话呢,门就“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露出来的半张脸就跟老树根似的,那皱纹啊,从眼角一直延伸到下颌,就像被犁过的地一样。左眉骨那儿还有一道月牙形状的疤呢。他镜片后面的眼睛啊,冷得就像淬了冰的玻璃。他开口问道:“找谁啊?”
“张叔,我是小周,音乐协会的呢。”小周一边说着,一边把工作牌举到门缝前面,“这位是胡逸,想跟您唠唠……”
“不唠。”话音刚落,门就“砰”的一声,眼看就要关上了。
胡逸赶忙伸手撑住门框,指关节紧紧抵着那掉了漆的门板,说道:“张老师,我这儿有一段旋律,是您1987年夏天写的呢。”
就这么一句话,门一下子就停住了,不再关了。
胡逸接着说:“当时您就在音乐学院的琴房里,窗外的梧桐树叶啊,一下一下地扫着玻璃。您写到副歌的时候,铅笔突然断了,然后您就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