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之前创作的。”胡逸把U盘放在实验台上,“得麻烦您证明一下,这首歌的风格特点是我原创体系的核心,而且从来没对外传过。”
赵教授的手指头在键盘上敲得噼里啪啦直响。他把胡逸近十年的创作手稿都找了出来,像《暴雨前的蝴蝶》初稿上的折痕啊,还有《晨光里的轮椅》录音的时候,小航蹭在耳机上的发胶印,这些他都一个一个地投射到白墙上了。
就在《未命名·原点》的旋律响起来的时候,他冷不丁地就按下了暂停键,说道:“这里降E大调的转调,和你十四岁在社区汇演弹的《旧巷》——”说着,他还翻出一张已经泛黄了的演出照片,“你瞧,当时你用的是口琴,结果在间奏的时候偷偷加了这个转调,还被评委说‘不合规矩’呢。”
胡逸听了,喉咙一下子就发紧了。
他早就把自己小时候被评委打断的那场演出忘得一干二净了,没想到在系统奖励的那个DEMO里,竟然听到了十四岁的自己藏在口琴吹奏里的那股子倔强劲儿。
“报告今天晚上就能弄好。”赵教授把手套摘了下来,钢笔尖在签名栏那儿停了一下,“我要在声明里这么写:胡逸的音乐风格,那可是三十年如一日在生活里扎根才形成的创作基因,可不是能被人随便‘借鉴’的模板。”
到了庭审那天,法庭里的橡木长椅都被记者们挤得满满当当的。
林总坐在被告席斜对角的位置,他戴着的金丝眼镜反着冷冷的光,脚边上放着个鳄鱼皮的公文包。胡逸心里明白,那公文包里装的可都是他打算用来压制舆论的“黑料”呢。
“现在开始播放原告主张的‘被侵权作品’。”审判长敲了敲法槌。阿明的那首《星轨》在法庭里响起来了,副歌那儿的三连音转调啊,就像一根刺似的,直直地扎进胡逸的耳朵里。
“下面要播放被告提交的关键证据啦。”钱律师站了起来,就在投影仪亮起来的那一瞬间,林总冷不丁地,膝盖就猛地撞到桌沿上了。
当《未命名·原点》的钢琴声一响起,法庭里好多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教授的鉴定报告被投到大屏幕上了,那些用红色标注的“核心风格特征”,和《星轨》重合的部分,就像两把尺子一样,严严实实地卡在一起,一点缝儿都没有。
“这首歌从来就没发表过呢。”胡逸站了起来,他说话的声音就像钉子钉进空气里一样,“阿明先生啊,你是咋‘借鉴’到一首在任何平台、任何演出、任何公开场合都不存在的曲子的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