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椅背上,面前堆着二十多份曲谱,有阿明的《星火》、胡逸的《山月》,还有他俩更早的作品《归雁》和《长歌》。“小胡啊,你晓得现在咱这行……”赵教授把老花镜往上推了推,镜片后面的眼睛都有点红血丝了。“林氏集团今儿早上给我账户打了三百万呢,还说是啥‘学术赞助’。”他把手机拿出来,转账记录还在屏幕上亮着呢。“下午啊,还有人往我家信箱里塞子弹壳。”
胡逸没吭声,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袋。
纸袋最上面是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里十二岁的他蹲在孤儿院那架破钢琴前面,手指在琴键上不太灵活地跳动着,背后墙上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胡逸的音乐王国”这几个字。
“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写出第一首完整的曲子了,是写给照顾我的张阿姨的,叫《白头发》。”胡逸抽出一张手稿,上面的字迹还带着少年的那种青涩劲儿。“那时候哪有什么系统啊、团队之类的,就用铅笔在作业本上写谱子呢。”接着他又抽出一张CD,“这是2030年我在地下酒吧驻唱时候的录音,里面有一段变调,和《山月》里的‘空谷调’核心技法是一样的。”
赵教授的手指微微抖了一下。
他翻到CD的内页,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录制时间是2030年12月,这可比阿明出道早了整整七年啊。
“我可不是为了争那口气。”胡逸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上个月我去山区小学,有个孩子说听了《山月》才敢学钢琴的。”他用手指肚轻轻摸着袖口上的蜡笔印。“要是抄袭的人赢了,以后孩子们就会觉得,认认真真写歌还不如去偷别人的曲子呢。”凌晨两点的时候啊,赵教授那支钢笔在鉴定报告上写完了最后一个字。
在初步结论那儿呢,“胡逸音乐风格具有独创性”这几个字不但加粗了,还标成了红色。不过呢,在结尾的地方还有一小行字:“由于阿明团队用了模糊变调技术,部分段落的相似性还得再进一步去验证呢。”
就在这个时候啊,在林氏集团顶楼的办公室里。林总手里捏着个红酒杯,眼睛死死盯着电脑上赵教授转账记录被撤销的那个提示,手指的关节都因为用力捏得发白了。他就对助理说:“去找几个营销号,把‘胡逸买通鉴定专家’这个事儿给我顶上热搜。”说完,他又转头朝着助理冷冷一笑,接着说:“还有啊,去查一查赵教授他那个宝贝孙女在哪个小学上学呢——我听说最近流感可严重了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