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怀里抱着红纸金粉,非要教侄女们剪"百子千孙"图。
三嫂赵丽娟的剪刀刚拐个弯,二姐的嘴就撇到耳根:
"啧啧,这胖娃娃的胳膊让你剪得像麻秆!"
最热闹还数初五破晓前。
全家老少裹着棉袄蹲在祠堂台阶上,看王学林支起祖传的鎏金铜锅。
三哥从呢子大衣内兜掏出个油纸包,神秘兮兮道:
"这可是前门老字号吊的高汤!"小妹眼尖,瞅见纸包角落印着"1950年特供"的暗纹。
当第一缕晨曦爬上家谱卷轴时,铜锅里翻起琥珀色的汤花。
爷爷的铜烟袋敲响供案:
"下饺子!"
二十六只精致的瓷勺,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齐刷刷地伸向那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锅心。
就在这时,人群中的王淑凤突然发出“哎呀”的一声惊叫,打破了原本和谐的氛围。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她手中的勺子上,只见勺里的饺子包裹着一枚散发着古朴气息的光绪通宝,而那铜钱的钱眼上竟然还拴着一截鲜艳如血的红丝线。
“这可是你老叔当年给你们发的压岁钱啊!”
一直沉默不语的父亲王守业,此时突然开口说道。
他伸出大拇指,轻轻地摩挲着铜钱上那层斑驳的绿锈,眼中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照亮了他眼角那一道道因岁月沧桑而留下的皱纹,每一道皱纹似乎都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与此同时,细心的母亲李月娥悄悄地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红糖馅饺子,不动声色地拨到正在咳嗽不停的奶奶碗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奶奶看到后,微微一笑,又毫不犹豫地将这充满关爱的饺子夹到了一旁的王汉林碗中。
此刻,亲情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一家人紧紧相连。
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日上三竿。
正当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时,小妹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般飞奔而来,大声喊道:“我在祠堂门槛那里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
全家人听闻此言,纷纷放下手中的碗筷,举起一盏盏散发着昏黄光芒的煤油灯,顺着那神秘的脚印一路追寻而去。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最终在堆满柴火的柴房梁上找到了一个已经褪色的拨浪鼓。
那鼓面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