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姐每年都会给冼韵怡寄来一些糖票和红糖。这些本是糖厂当初承诺给她的奖励,可在她离开海韵公社后,就主动申请停发了这份奖励。
然而,糖厂仍按月给她寄来糖票,红糖则是陈大姐私下赠送的。唐厂长认为,冼韵怡对厂里的贡献,不能因为她调离海韵公社就被忽略。
除了当初为他们牵线,做成了与得粮公社的甘蔗供应外,还牵出了特务,为厂里减少了损失,他们对此深表感谢,所以无论冼韵怡如何拒绝,每三个月都会有一份来自海韵糖厂的包裹邮寄过来。
但是由于西云军区地处偏僻,物资也匮乏,冼韵怡基本很少往翠瑶岛邮寄东西。这次趁着赶集,她一次性购买了多份当地手工缝制的挎包、布鞋、草帽等寄回去,也算是她对这些年仍旧挂心她的翠瑶岛社员们的感激。
把包裹分装好,邮寄出去后,符卫东才带着妻儿来到国营饭店用餐,想到冼韵怡已经来西云将近三年时间了,他提议道:“今年我们申请探亲假吧,回翠瑶岛和穗兴走走?”
冼韵怡对符卫东这个提议自然是相当心动的,不过现在她所带的外语班和系统班要到六月份才毕业,那会边境会是个什么形势还不好说,不过她当然不会拒绝,先把探亲假申请了再说:“回去就申请探亲假。”
1月2日,符卫东夫妻俩就立马向上级递交了探亲假的申请单,毫无意外的立刻获得了批准。
假期一结束,冼韵怡就立马收到机要科的通知,有一份由广南军区送来的紧急情报,需要冼韵怡亲自翻译。
这类涉及格兰国与明珠城领事之间的互通文件,向来定期都有情报人员送到穗兴市。往常这些都会由广南军区的翻译员负责处理,极少流转到西云。
一般而言,此类文件仅对当地政策有所影响,鲜少触及军事范畴。因此,这份文件被紧急往西云,还特意指定由冼韵怡进行翻译,着实令她困惑不已。
直到她开始对这份文件进行首次审读时,才知道问题出现在了哪里。
整篇文件,无论从语法、词汇运用还是行文顺序来看,都显得异常通俗易懂。然而恰恰是这份“直白”暴露出问题。
对于两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交流对象而言,这样直白的对话根本不可能出现。
这种最基础错误,如果不是专业的翻译人员,是很难挑出错处的。这个时代华夏国对英语这门外语的注重程度极其有限,很多都只是把自己所学到的词语进行拼凑,就如同在现代时被经常调侃的:Chines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