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极强的政治合法性暗示。
所以,刘备对此也是举棋不定。要知道,一举击垮江东,成就光武功业,可是他刘备的人生理想之一。
但是,此刻经历了各种大风大浪的刘备,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为了理想什么都无所谓的年轻人了,二十多年的战争生涯让他深知这背后的风险。
所以,相比于这样一件伟业宏图,他更倾向于从纯军事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到底刘备军需要怎么做,以及怎么才能最终统一天下。
当下实际上有三个方案:
方案一,那就是直接起大军攻击寿春和庐江等地,一口气拔掉孙家所有江北据点。
然后扩建水军,靠大量的船只集中起来,渡河以后直取柴桑。攻破柴桑以后大军直接席卷江东,然后取荆州、凉州,最后占领益州统一天下。
方案二,就要复杂一些,要求刘备同时进攻凉州和荆州,然后一面剪除益州的外援,一面在荆襄积累船只。
等到水师成熟,就顺江而下,水路并进,一口气夺取整个江东。
方案三则是把曹操作为最大的对手,同时进攻凉州和益州,让曹军首尾不能兼顾,直接杀穿益州和凉州,最后再一举夺取整个江东,至于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就只能再说了。
不过经过讨论,刘备很快就读出了这三个策略性的区别,并且做了点评:“这第一策太急,施行不当恐怕会损兵折将,而一无所获。这第三策太缓,若是入蜀不顺,怕是我有生之年都难以平定天下。还是策二最为稳妥,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听到刘备这么说,顾南行也只能是点头称是,这个策略确实是稳妥,同时给孙家和曹家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持续消耗资源。
这样哪怕计划不顺利,也不至于影响刘备军统一天下的脚步太多,更可以帮助试探曹操军和孙坚军此刻残存的实力多寡。
而且,进攻之后,更可以有取江东和入益州的两个后续计划可以选择。不得不说,这个操作对于刘备军来说,确实是毫无问题。
反正刘备军数量庞大的精锐骑兵,在江东和荆州发挥空间有限,不如多派点去加强司隶校尉,夺取凉州。
只不过,确定的这目标之后,如何调兵遣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刘备要不要御驾亲征这件事就是一件需要讨论的事情,荆襄确实是重要,但是如今刘备已经占据天下大势,还需要亲临前线吗?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更何况如今已经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