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意味着放弃了进取中原的希望,对于孙策和周瑜这种以一统天下为目标的人物来说,那自然是不行。
甚至是孙氏之中有野心的人物都是对此不能接受,只不过问题在于要怎么样才能去救援就成了问题。
刘备军大将关羽,带领着刘备军最强的铁骑是从汝南直插淮南,奔着寿春就杀了过来。而且同时还有大军围攻睢阳、徐州和下邳三地。
北方徐州如果不放弃徐州本身,那根本抽不出兵力,而对于寿春的孙军,进攻广陵确实是能够有效缓解下邳压力。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关羽军怎么处理?总不至于用不足的兵力去对抗刚刚大胜曹操军,杀出了偌大威名的关羽吧?
因此,在广陵易帜之后,整个柴桑炸开了锅。有人希望从徐州和睢阳撤兵,集中全力保卫寿春,有人希望动员江东兵马,前往北方与刘备军大战一场……
总的来说,这一战是把整个柴桑宫廷变成了菜市场,江东士族和淮泗军人那是矛盾重重。甚至这还演变成了兄弟之间的矛盾,要知道北方的孙贲和孙权都支持撤军,而作为世子的孙策则是主张继续在北方作战。
这让在柴桑已经近乎于颐养天年的孙坚是头疼无比,没办法他孙家根基远不如袁氏深厚,真的遇到事情袁氏都要几乎散架,更何况他孙氏呢?
好在孙坚还有自己的心腹谋士二张,这两人可是给他出过不少好主意,江东能有今日离不开两人的辅佐。
只不过,孙坚倒是没考虑到,两人都是淮泗出身,自然是不想轻易放弃淮泗一带。
所以,他们给出的办法就是,让孙坚带着步军先去支援寿春的吕布。
只要孙坚和吕布合兵一处,能够击败关羽所部,那北方之围马上就可以解开。并州精骑加上江东精锐,击败了刘备最强的部队,那足可以击退刘备军任何一支偏师。
甚至只要取胜,张昭都认为刘备军会自行退去,放弃对孙氏的进攻。
而如果作战不利,那个时候再让孙氏兵马后退也不成问题,寿春城坚池深,更加上多年经营。如果收拢北方残兵,足以抵御刘备军相当长时间。
等到刘备军打完徐州和豫州,也就自然没有多强的后劲去进攻孙氏的地盘。
这样,和直接放弃睢阳、徐州和下邳也没什么区别,不过只是多损失些士卒罢了。
可是,如果丢了徐州和豫州,只是保护自家江东基业,兵马多少也就没那么重要了。毕竟那样一来,真正能够保卫江东的就是孙坚这些年来一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