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在,刘备岂会退兵?”
这话说的是入情入理,谁都知道在背后的补给线上有五千精骑骚扰是多大的威胁。面对这样的威胁,刘备不可能置之不理。
?义和袁谭想要等,想要拖,可是只要这些骑兵在,那刘备就不可能放弃攻城。
于是,袁谭问张辽道:“文远(张辽的字),那你有何妙法啊?”
张辽笑着说:“魏王殿下,只要我与华将军率部出战在晋阳,那刘备自然知晓。刘备军势大,但是终究还是以晋阳为目的的。只要拖过一阵子,刘备知道我军骑兵尽数前往晋阳,那很有可能放过此城。更何况,我等骑兵,空耗粮草,守城非我等所长。”
面对这看似很有道理的说法,袁谭只能是询问自己最好的谋士,如今也是一脸落寞,不怎么爱搭理人的沮授道:“沮别驾,不知此议如何?”
“此议甚佳,骑兵俱走,我等便可屯兵句注山。刘备知道我军无有骑兵,也未必会进山破寨。这样一来,我等可用存粮等待刘备与曹操战局。”
听到沮授这么说,袁谭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沮授的意思。
既然要认怂,那不如趁早做准备,这雁门关守不住。
句注山上的堡垒可以先把粮食存上去,等雁门关守不住了,直接带着精锐撤到山上去。只剩下一座堡垒,还全是步兵,刘备军就未必会拼命强攻,自然是能够给袁谭他们留足活路,保证他们至少不会被轻易干掉。
反正都打算看戏了,又何苦为曹军死守一个如今也意义不大的雁门关呢?
想清楚其中的关节,袁谭立即同意了张辽的计划,让张辽和华雄带着极度消耗粮草的精锐骑兵南下晋阳,让他们去支援曹仁去在晋阳与刘备军主力大军展开一场决战。
与此同时,袁谭也毫不犹豫地开始把粮食运往句注山上的堡垒,包括各种各样的大批军械等等,做好了雁门关被攻破之后,死守句注山的准备。
就在做出决策几日之后,刘备军的使者孙乾到了,袁谭?义和沮授等人一齐接待了孙乾。
面对孙乾,袁谭声泪俱下的向孙乾表示:“祖先基业传入我手已经是百不存一,我无意与柱国上将军为敌,如今已经是遣散骑兵,只留下步兵保境安民。希望刘皇叔能够高抬贵手,留我袁氏一脉。”
对此孙乾自然是不会答应,只是说道:“魏王若是不弃,柱国上将军自然愿意请魏王回邺城故居。只是这雁门关,乃是我军所必取。不如魏王开城相迎,否则难免刀兵。”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