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成阵列的步兵逐渐调整面对的方向,尽量让自己的队伍和对方处于平行状态,以拉长自己的阵列,保证自己侧翼的安全,同时可以压制对方的侧翼。
张辽军在这方面天然具有优势,一方面是他们人数较多,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的骑兵布置在右翼,使得他们的阵线更长。
作为应对,魏延并没有选择同样前进的作战方式,而是让步兵们放下障碍的同时,把右翼向内收成一个半圆形,来抵御对方的进攻。
这是一个颇为类似于未来却月阵的阵型,只不过魏延没有战车,而是用鹿角等防御工事替代了这些移动的防御设施。
而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更多的消耗张辽军的体力和进攻能力。并且通过拉长自己的左翼防御范围,切开张辽军骑兵和步兵的联系。
等到张辽军右翼的骑兵和步兵主力脱开,那自己率领的骑兵人数优势就能发挥作用,到时候一举击溃张辽军的骑兵部队,以骑兵席卷战线就可以全歼张辽军所部。
进而,魏延已经想到自己兵进上党之后,晋阳方向曹仁不得不撤兵到固关的情形了。
张辽自然也看出来了魏延的企图,他也知道了这场战斗的胜负关键——骑兵对决。
因为刘备军士兵素质很高,士气也很充足,再加上鹿角等防御工事,想要凭人数优势的士兵取胜也是并不容易。可魏延不把防御阵势封死,把自己的左翼亮出来,就是要请张辽来和自己拼命。
面对这样的邀请,张辽也实在是没法拒绝。只不过,张辽并不想和自己的步兵脱离来,他选择了和步兵主力一起缓缓前进,以步军掩护骑兵,应对魏延可能的猛攻。
张辽这一手缓进而不进攻,反复调整阵型倒是出乎了魏延的预料。可是,他已经选择了以逸待劳的方略,这时候要改哪怕是以刘备军的素质也很难执行。
终究,战场上的士兵不是电子游戏里的单位,可以随时下发新的命令并完全执行。这需要军官一级一级的指派到士兵,战斗中突然调整,很可能引发大混乱,最终导致全军崩溃。
这也是作为基本的规范写在刘备组织的军校的教材上,魏延亲自听过许多课程,加上他的行伍经验,自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要知道,魏延不仅仅自己觉得自己未来会成为厉害的将军,他确实也有着这样的底子。所以任他张辽如何操作,魏延也能够冷静以待,丝毫没有慌乱。
他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让骑兵们排成横队,以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