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可以泅渡而过的漳水上游依旧为这微风添加了很多令人愉悦的气息。
身穿沉重铠甲,汗流浃背的士兵们,被这样的清风一吹,马上就会感觉舒服起来。
而在微风里,天上的太阳也偶尔有白云飘过,让日头不会那么轻易的照在他们的身上,也让本来特别闷热的士兵,也能够感受到一丝惬意。
然而,已经近乎半个月没有下雨的天气,让地面干燥而坚实,平坦的河滩如今一马平川,展示着双方士兵所排出的整齐阵列。
魏延在漳河上游布阵,位置在张辽军的正西方,以步兵在前,骑兵在后的方式卡住了进攻的路线。
而张辽要切断魏延后路,则是颇具有进攻性的把骑兵放在右翼,而所有其他步兵组成连接到河岸的一条阵线。
从兵力来说,魏延有八个营的士兵,张辽带来了八千多名士兵旗鼓相当,而骑兵上魏延有三个营,而张辽所部大概有两千多骑兵,刘备军略占上风。
可是,张辽的阵势在战场的东南角,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阳光上的便利,在这个位置上,无论如何太阳都不会成为他所部的阻碍。
战争就是无数细节组成的,而张辽从排兵布阵一开始所展示出来的,就可以说不愧是一员宿将。
可是魏延也不弱,他面西列阵,本来就是在防守。漳水可以掩护张辽军的侧翼,也可以掩护他魏延的侧翼。
更关键的是,他的目的是阻止张辽军扎营。从污城赶来的张辽军此刻不仅颇为疲惫,而且时间也快到午时了,阳光对于张辽军的加成也就不复存在。而张辽军也不可能在刘备军精锐的监视下完成扎营操作。
如果不顺利,大不了明日再战。反复行军消耗更多的必然是张辽军,而不是魏延和他手下的部队。
而张辽也深知这一点,可他也没有着急,一边下令准备做饭,一边观察着他的对手。
双方都在等待着对方犯错,等待着对方给予自己机会。
这就是一场野战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意味着一场大败。这也是为什么在漫长的战争中,大多数都是攻城和攻营之间来回反复,实际上双方摆开阵势野战非常少。
除非一方被另一方逼到了绝境上,不得不接受野战,大多数时候野战只是双方的试探而已。
可是,张辽轻兵远征,他根本没有犹豫的机会只能选择一场决战。魏延能够出战,已经是给了他一搏的机会,一个可以夺取巨大功勋的机会。
很多人不明白,一个武人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