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部队,被完美地夹在了渡过河的慕容镇“突击队”和正在渡河的慕容垂“主力”之间,成了名副其实的“夹心饼干”!
结果?还用说吗?滑台决战,成了翟魏公司的“破产清算日”。翟钊这位“末代老板”,一看“公司”彻底“资不抵债”,连“清算组”(燕军)都打上门了,果断选择“卷款跑路”(虽然也没啥款了),只带着几百个“死忠粉”(亲随骑兵),上演了一出“滑台大逃亡”,狼狈不堪地钻进了太行山区的白鹿山,妄图当个“山大王”东山再起(当然,没多久就被慕容垂派人“请下山喝茶”,最终死在了西燕)。而我们的主角翟都将军呢?这位曾经手握“公司”最后“流动资金”(主力部队)的“背锅总经理”,他的身影,就像被黄河水冲走的一粒沙子,彻底消失在历史记载的茫茫沙海之中。
四、 结局成谜:历史迷雾中的“最后一抹刀光”
《资治通鉴》在记录这场惨烈(对翟魏而言)的破产清算后,用一句冰冷的数字总结了结局:“钊所统七郡三万余户,皆入于燕。” 至于翟都本人?史书吝啬得连个标点符号都没多给。他是像许多悲情英雄一样,在乱军之中高呼口号,力战而亡,实现了“马革裹尸”的武将终极梦想?还是在兵败如山倒、老板跑路、绝望透顶的时刻,看着如狼似虎扑上来的燕军,长叹一声,选择了“躺平”——放下武器,举手投降,成为后燕庞大“人力资源库”中的一员?或者,他有没有可能也逃了出去,隐姓埋名,在某个山沟沟里了此残生,偶尔喝醉了跟孙子吹牛“爷爷当年也是跟慕容垂掰过手腕的人”?这一切,都成了永远的谜。
我们只知道,随着老板翟钊的“跑路”和总经理翟都的“人间蒸发”,曾经在中原大地上蹦跶过一阵子、让邻居们颇为头疼的“翟魏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宣告“破产倒闭”,公章被慕容垂收走。那支以剽悍着称、擅长“打游击”“搞拆迁”的丁零铁骑,也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翟都,这位最后的“守门员”,用他的“背锅”之旅,亲手(尽管不情愿)拉下了翟魏的终幕。
五、历史坐标:乱世“炮灰”的微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翟都的名字虽然模糊得像打了马赛克,但他战斗过的地方——苏康垒和滑台,却成了翟魏灭亡路上的重要地标。苏康垒的陷落,等于在翟魏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把“河北资产”这一栏狠狠划掉,宣告公司退出“北方市场”,龟缩到河南“总部大楼”等死。滑台的崩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