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长安“极限救援”:一战封神“段子龙”
段宏很快迎来了在新老板(刘裕)手下证明自己价值的“高光时刻”。417年,刘裕第二次北伐,一举攻灭后秦,收复长安、洛阳两京!这可是东晋百年未有的盛事。然而,刘裕根基在江南,无法久留北方。他把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刘义真留下镇守长安,并安排了一票文臣武将辅佐(王修、王镇恶、沈田子等,但内部矛盾重重)。段宏当时担任中兵参军(重要军事参谋)。好景不长,418年,北方的“大魔王”、胡夏皇帝赫连勃勃,趁着刘宋(此时刘裕已称帝建国,但消息传到长安可能滞后)主力南归,内部不稳,率领凶悍的匈奴铁骑如潮水般扑向长安!刘宋守军连吃败仗,损兵折将,长安危在旦夕。年幼的刘义真哪见过这阵仗?估计小脸煞白,瑟瑟发抖。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段宏站了出来,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战术素养。史书《宋书·段宏传》记载:“宏收兵,得千余人,突围而出。义真在前,宏在后,力战连日,仅得免。” 想象一下那场景:段宏临时收拢残兵千余人,护着小主公刘义真,在无边无际的胡夏骑兵包围圈里左冲右突,浴血奋战!他像一把尖刀,硬生生在铁桶般的包围中撕开一条生路。他让刘义真在前面跑,自己断后,像个超级保镖,与追兵鏖战数日,终于奇迹般地护送刘义真安全脱险!这一战,堪称十六国版的“长坂坡救阿斗”,段宏一战封神!刘裕得知爱子平安归来,对段宏的感激和器重可想而知,盛赞其功(“昔有赵云长坂救阿斗,今有段宏长安救义真!”——此句虽为艺术加工,但能体现刘裕心态)。段宏因此功勋,被提拔为谘议参军,成为新生的刘宋王朝核心军事班底成员,彻底站稳脚跟。
3.江北“定海神针”:专业“防拓(跋)办主任”
刘宋建立,定都建康(南京)。北方强邻北魏虎视眈眈,长江以北的防线(以彭城、寿阳等为核心)成为国防生命线。谁来镇守这最危险的前沿?刘裕父子想到了身经百战、熟悉北方情况的段宏。于是,段宏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黄金稳定期”——长期驻守江北重镇,担任彭城太守、寿阳太守等要职。他的任务很明确:盯死北边的拓跋鲜卑(北魏),别让他们南下“串门”。段宏果然不负众望,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稳重的作风,构筑起坚固的防线。边境上甚至流传起民谣(或有后人附会):“江北段老虎,拓跋不敢侮”。这位昔日的鲜卑贵族、南燕降将,华丽转身成为刘宋王朝抵御北方强敌的“钢铁长城”、“专业防拓(跋)办主任”。他在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