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少爷瞬间从“名门贵胄”变成了“前朝余孽”,家族产业(政治资本)一夜清零。
怎么办?生活还得继续啊!封孚同志充分展现了其“灵活就业”的生存智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拍拍身上的尘土,转身就加入了前秦苻坚的“新公司”,端起新饭碗。估计他心里想的是:“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先混口饭吃再说!”
可这前秦的饭碗也没端稳多久。着名的“淝水之战”上演,苻坚在安徽被东晋谢安、谢玄叔侄一顿胖揍,输得连底裤都快没了。前秦帝国瞬间分崩离析,成了“诸侯创业孵化基地”。封孚一看:“嚯,这公司要黄!得赶紧找下家。” 目光敏锐的他,立刻锁定了从苻坚公司独立出来单干、在河北混得风生水起的慕容垂(后燕创始人)。凭借过硬的家世背景(毕竟祖上跟慕容家是世交)和真才实学,封孚顺利入职后燕,还混到了吏部尚书(相当于中组部部长兼人事总监)的高位。
然而,后燕这公司内部派系斗争激烈,CEO慕容垂一死,几个“太子爷”为了争家产打得头破血流。封孚觉得这环境太闹心,不利于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这时,他看中了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这位老兄眼光独到,带着一部分“精干团队”和“核心资产”(主要是军队和部分百姓),一路向南开拓新市场,最后在河南滑台(今河南滑县)宣布成立“南燕集团”,准备在山东半岛大展宏图。封孚毫不犹豫,卷起铺盖就跟着慕容德这位“新锐CEO”南下创业去了。
当慕容德终于在山东青州(今山东青州)站稳脚跟,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南燕政权时,我们的封孚同志,已经从当年昌黎郡的翩翩少年,熬成了两鬓斑白、经验丰富的“六旬老汉”。慕容德绝对是识货的老板,深知这位“四朝元老”的含金量,立刻大手一挥,任命封孚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主管行政),不久又升为尚书令(国务院总理),把国家日常运转的重担,交到了这位老成持重、又深谙“慕容家企业文化”的老臣肩上。漂泊了大半辈子的封孚,终于在青州城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终极归宿”和“舒适区”。
二、官场“泥鳅功”与“段子手”的自我修养:幽默是最高级的谏诤
封孚在南燕朝廷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处理了多少公文,而是他那独树一帜的劝谏艺术。别人劝皇帝,动不动就是“臣冒死进谏”、“以头抢地尔”,搞得气氛紧张得像要上刑场。封老爷子偏不!他深谙“幽默是化解尴尬和表达反对的最高级形式”这一真理,堪称古代官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