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桓温这个手握重兵的"霸道总裁",司马昱祭出两大法宝:
玄学防御盾:用《庄子》金句化解权力攻势;
名士召唤术:把殷浩、谢安等顶流拉入阵营。
可惜殷浩北伐惨败,让桓温抓到把柄。这位军事强人直接发朋友圈:"现在菜鸟都敢带兵了?"配图是殷浩败退的狼狈样。司马昱只能含泪换人,眼睁睁看着桓温集团市值飙升。
三、263天的傀儡皇帝体验卡
公元372年冬,司马昱被桓温推上皇位,成了东晋历史上最憋屈的皇帝之一。登基大典上,桓温带兵驻守中堂,士兵森严列队,连殿内宿卫都换成了桓温亲信毛安之的部下。这场“禅让”毫无帝王威仪,倒像是权臣导演的傀儡戏。司马昱抚着龙椅苦笑:“当年舜禹禅让,怕也是这样被架上去的吧?”
1. “盖章机器”的日常
司马昱的皇帝生涯,可以用“如履薄冰”四字概括。他的“工作日志”大致如下:
早朝扮演点头机器:桓温的奏折早已拟好,司马昱只需机械地盖上玉玺。某次桓温要求诛杀宗室司马曦,司马昱连拒三次,最后含泪写下:“若晋祚灵长,公宜奉诏;若大运已去,请避贤路。”桓温读后“汗流变色”,暂时作罢。
午间批阅“桓总”批示过的奏折:一次见稻田竟问“此何草?”得知是稻子后闭门三日忏悔:“岂有赖其生而不识其形!”
深夜写日记吐槽:“朕还不如当王爷快活。”史载他常夜观星象,见“荧惑入太微”便惶惶不可终日,认为天象预示大祸。
2. 清谈皇帝的“文化软实力”
即便沦为傀儡,司马昱仍试图用玄学维系士族支持。他延续“名士沙龙”传统,常与支道林、许询等辩论《周易》《庄子》,甚至用《诗经》典故暗讽桓温。某次宴席上,他借《论语》“某在斯”讽刺桓温“眼盲不识局势”,又用“从公于迈”暗示其僭越野心,堪称“文化怼人天花板”。然而,这种“嘴炮治国”在军权面前苍白无力——殷浩北伐惨败后,他只能亲手签署贬黜诏书,彻底沦为桓温提线木偶。
3. 死亡谜团:忧惧而终还是政治谋杀?
在位仅八个月,司马昱便“忧愤而崩”。史书对此记载暧昧,但细节耐人寻味:
临终四道诏书:他连发四道诏书召桓温辅政,桓温却称病推脱。绝望中,他模仿刘备托孤写下遗诏:“若太子不可辅,君自取之!”幸得忠臣王坦之撕毁诏书,改以“诸葛亮模式”限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