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咏东晋飞白宗师王廙(yì)》
墨扫江东纸欲燃,却抓兵印抖人前。
笑他坠马荆州日,偏把飞白赎罪年。
一、开篇:东晋版的“斜杠青年”
如果东晋有朋友圈,王廙(276年—322年)的简介一定写着:“琅琊王氏贵公子/书法大师/绘画达人/音乐发烧友/军事菜鸟/职场反骨仔”。这位王导的堂弟、王羲之的叔父、晋元帝司马睿的姨弟,堪称东晋初年最矛盾的“顶流”——一边以书画冠绝江左,一边因政治“翻车”被史书吐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干啥啥都行,打仗不太行”的奇男子,如何在乱世中把才华和叛逆玩成了行为艺术。
二、前半生:从“学霸”到“南渡打工人”
1.家世开挂,技能点满
王廙出生在顶级门阀琅琊王氏,家族自带“主角光环”。祖父王览是西晋名臣,以“二十四孝”中的“王览争鸩”闻名,堂哥王导更是东晋开国丞相,号称“江左管仲”。但这位公子哥偏不走寻常路:别人读书求功名,他沉迷书画音乐,甚至射箭、下棋、杂技样样精通。史书记载他“博涉众艺”,堪称古代版的“跨界达人”。
据《晋书》记载,王廙年少时曾因痴迷绘画被父亲训斥“不务正业”,结果他反手画了一幅《孝子图》,把二十四孝故事用连环画形式呈现,硬生生把老爹感动得老泪纵横。这种“用艺术对抗长辈”的叛逆操作,可谓深得现代Z世代精髓。
2.南渡建邺:一场说走就走的跳槽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邺(今南京),王廙果断扔掉濮阳太守的“铁饭碗”,连夜打包投奔。司马睿大喜:“此吾家千里驹也!”当即任命他为安东司马。这波操作,堪称东晋版“良禽择木而栖”——只不过别人跳槽为权,他跳槽可能只是为了江南的山水适合写生。
据《建康实录》记载,王廙南渡时行李里塞满笔墨纸砚,途中遇到美景必要停车写生。某次遭遇流寇,随从们忙着抄家伙,他却在马背上淡定画《乱世流民图》,气得侍卫长直呼:“大人!他们抢的不是画,是咱们的干粮啊!”
三、职场历险记:荆州刺史的“反向操作”
1.空降荆州,开局即翻车
建兴三年(315年),王廙迎来职业生涯最大挑战——接替名将陶侃任荆州刺史。这位“艺术型领导”的治国水平有多离谱?《晋书》记载了三大名场面:
上任即被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