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拿捏了)。
孙子:郗超,后来成为桓温首席智囊,完美继承爷爷的腹黑基因。
某次家庭聚会上,郗鉴喝高了说漏嘴:“知道为啥咱家能兴旺不?老夫把兵法写成《郗氏家训》,打仗套路用来治家,百试百灵!”——合着他们家孩子从小学的不是《三字经》,是《孙子兵法》!
四、书法界的“扫地僧”
别看郗鉴天天打仗,人家还是书法界隐藏大佬。王羲之听说他女儿“书法得父真传”,特意派人去求亲,结果闹出“东床快婿”的千古佳话——敢情书圣的姻缘还是老爷子牵的线!
他的《灾祸帖》更是个反差萌:明明写着老家闹旱灾的糟心事,字迹却飘逸如仙。网友辣评:“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字越美,事越大’?”
五、老干部的终极智慧
咸康五年(339年),71岁的郗鉴含笑九泉。朝廷追封太宰,谥号“文成”——“文”说他满腹经纶,“成”赞他功业圆满,但私以为还该加个“趣”字。
纵观他的一生: 种田时能谈玄学,打仗时能写书法,撕逼时能当和事佬,嫁女时能选书圣。
这哪是东晋老干部?分明是穿越回去的“时间管理大师”!他用实力证明:真正的牛人,就算生在hard模式的时代,也能把烂牌打成王炸——顺便还在史书上留了个潇洒的签名。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总结到位:“没有郗鉴,东晋早完犊子了!”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他就像个乱世补丁,哪里崩溃点哪里:
军事:开创“流民帅”模式,为东续命百年。
政治:平衡士族势力,避免朝廷变斗兽场。
文化:书法传承影响王羲之,间接促成兰亭雅集。
最难得的是他始终“穷且益坚”的品格。晚年教育子孙:“我当年穷得吃土时,翻开书就觉得拥有全世界。”这种精神,放在今天大概能成网红金句:“真正的豪门,不在房产证,而在kindle里!”
六、历史照妖镜下的真面目
——论一个老干部如何被吹成“六边形战士”
1. 古人眼中的“东晋顶流”
郗鉴去世时,东晋朝廷给他定了调子:谥号“文成”。这俩字可大有讲究——按《逸周书·谥法解》,“文”代表“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成”则是“安民立政”。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既能当学术大V,又能做政务顶梁柱,堪称行走的“人形行政学院”。
但古人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