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咏西晋长沙王司马乂》
虎啸湘川裂战云,金戈空拭衮衣尘。
燃萁未烬星河黯,独对残磷冷月痕。
在晋朝宗室“八王之乱”这场犹如古代版“权力的游戏”一般的政治斗争中,长沙王司马乂无疑是其中最令人唏嘘不已的角色之一。
司马乂身材高大,足有七尺五寸,换算成现代的度量单位,大约就是一米八五的个头。他相貌英俊,气宇轩昂,可谓是一表人才。不仅如此,司马乂还具备非凡的武艺和军事才能。他曾经率领仅仅一百名骑兵,就成功地奇袭并击破了敌人的防线,展现出了卓越的勇气和指挥能力。
然而,司马乂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在文学方面也有着相当的造诣,尤其擅长书信写作。有一次,面对敌方十万大军的威胁,司马乂仅凭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就成功地劝退了敌人,避免了一场血腥的厮杀。
如此文武双全的人物,本应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可惜的是,司马乂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与不幸。在他年仅二十八岁的时候,就被人陷害,最终被架在火上活活烤死。
当司马乂被处以极刑时,在场的三军将士无不为之落泪,就连敌方的士兵也不禁感叹道:“这位仁兄要是能够活下来,说不定真的能够改写历史啊!”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司马乂就这样在熊熊烈火中结束了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留给后人无尽的惋惜和慨叹。
一、开局拿错剧本的皇室公子
司马乂生于公元277年,是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母亲审美人虽非皇后,却让他继承了司马家祖传的颜值。这位“小六子”打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15岁在武帝葬礼上哭得最惨,其他王爷都忙着巴结新君,他却守在陵前披麻戴孝,被史书盖章认证“孝慕过礼”。
然而,晋朝皇子们的命运就如同开盲盒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公元 291 年,司马乂的同母兄长楚王司马玮不幸卷入了贾南风的政变之中,最终惨遭杀害。而司马乂也因为这场变故受到牵连,被贬为常山王。
这所谓的常山王封号听起来似乎颇为威风,但实际上却远非如此。常山国仅有区区九县,其规模和影响力简直无法与直辖市相提并论。可以说,司马乂的这次被贬就如同从繁华的直辖市市长职位,一下子调任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十八线小县城。
不过,这段艰难的蛰伏期对于司马乂来说并非全然没有收获。在常山国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他得以静下心来,深入了解当地的军民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