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长晏未置可否,他也好奇。
招澜虽然话未说明白,但意思传达到位了。
他想知道温长宁以前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和这里有什么不同,还有温长宁自身的情况。
温长宁听完,垂眸看着眼前的茶杯,思索几秒,抬起头,认真道:“我姓温,温长宁,长久安宁的长宁,21岁,来到这里之前是位学徒大夫,以前生活的地方叫华夏,很是繁荣昌盛。”
招澜听完这番话,以为温长宁的家乡和他们这儿差不多,只不过皇帝不一样。
顾长晏开口:“你的表字是……”
第一次听见表字,温长宁起初没听明白,反应了一会才想起古代有的男子及冠是会起表字的。
古代有字的人大多是文人和社会上层人士。
顾长晏是觉得他会有表字吗?
半响,温长宁解释:“我没有表字,我们那已经不取字了。”
“这样吗?”顾长晏轻声道。
“为什么不取表字了啊?”招澜问。
温长宁转头看着面前顾长晏的脸,觉得某种意义上来说,招澜也算是顾长晏的嘴替了。
顾长晏和招澜都好奇,只是顾长晏含蓄,招澜直白罢了。
最终,温长宁说:“大家觉得取字太麻烦,所以就不兴了。”
招澜听完挠挠头,感觉说的有道理,取字确实比较麻烦,既要记住那个人的名还要记住那个人的字。
“那么你说的大家是指……”
顾长晏一针见血道。
温长宁有点错愕,顾长晏有点敏锐啊,这个大家自然不是指古代的士阶级,而是指每一个人。
他就是不太想让他们知道华夏的制度和这里的根本不是一个阶段,所以才说的这么含糊其辞。
他担心古代人接受不了。
但既然顾长晏问了,他也不介意说的详细些。
“就是指我们华夏的每一个人,”温长宁没有长篇介绍华夏表字的兴衰发展史,因为那样势必会暴露很多,而是道:
“我们那里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法律规定每个适龄儿童必须上学,这九年的教育是免费且强制的。”
温长宁轻飘飘的说完,全然不顾听众的感受。
招澜不禁咋舌,“这这这也太……”
后面的话招澜怎么也吐不出,他想说这也太不真实了,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顾长晏从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