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庸俗至极。
\n
不过启功先生却称其为“近200年来行书天板”。
\n
要知道启功先生可是现代公认的书法大家,曾任西泠社长,获得过首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他的审美能力,总不至于差到分不清好坏吧?
\n
所以陈景乐对梁诗正的评价是行书大家,作品审美能满足大众需求。
\n
馆阁体的好坏,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n
他也会写馆阁体,只是不太喜欢。
\n
除非说在考场上答题。
\n
馆阁体最初就是为考试而生,诞生于宋,盛行于明清。
\n
怎么说呢,陈景乐是那种骨子里就不喜欢被约束的人,馆阁体工整是工整,柔美是柔美,但放眼望去,过于工整规矩了。
\n
他更喜欢随心所欲一点,表现出书法艺术美的一面即可,不拘于具体形式。
\n
明清时期就是馆阁体过于盛行,书体僵化,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n
因此自明后,就没几个拿得出手的书法家。
\n
就连所谓的清四家里,也就刘墉的成就稍微拿得出手,其他几人,可能在当时还算不错,但未能走出赵孟頫、董其昌的藩篱,放眼历朝历代,实在排不上名号。
\n
反倒国画方面,扬州八怪的郑燮、金农,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
\n
陈景乐回答:“行,什么时候要?”
\n
“这两天可以不?”黄小明问。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