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long)堂,沪上人对里弄的称呼,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江南民居,也不同于任何一种西方的建筑形式。
弄堂口通常有扇大铁门,进去是一条狭窄的巷子,两侧都是联排的石库门。
石库门建筑平面和空间更接近于江南传统的两层楼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保留正当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常见的两厢。
这种建筑还基本保持了传统住宅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难以自成一统的设计。
由于每条弄堂相对封闭,因而给居住者以强烈的地域感、认同感和安全感。正所谓,胡同是燕京的特色,弄堂则是沪上的风景。
晨光刚染亮整座城市,弄堂里便漾开了久违的热闹。
在自行车铃与吴侬软语交织中,龚雪提着藤箱跨过褪色的朱漆门槛,晾衣杆上滴落的水珠正巧打在她肩头。
这日一早,某条弄堂就喧嚣起来,邻居们纷纷从小窗子探出头,向下面的一行人招呼。
“哦哟,你们家小雪回来啦,好久没见,人是越长越漂亮了。”刘阿姨探出身子,竹竿上晾着的碎花床单被风掀起,露出后面笑成菊花的圆脸。
龚母忙不迭应声,指尖轻轻拂去女儿发梢的晨露:“是的呀,孩子在外面当兵不容易,这不,难得有假……小雪,这是你刘阿姨!”
“刘阿姨好!”
“好,真乖,改天来家切饭。”
在一片好奇和审视的目光和密密麻麻晾衣杆的掩护下,因为旅途劳顿而略显疲惫的龚雪被家人围拢着领进了一座石库门。
这里住着三户人家,每户分了两间房,厨房共用,没厕所。
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相处得倒也融洽。
要是谁家有个事,都能帮衬一把,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
她甫一进门,便感受到了邻居的热情,一番嘘寒问暖后,她才得已回到自家房间。
这时,本就不大的小屋,顿时显得拥挤起来。
不过龚雪回来,家里人都高兴的紧。
龚爸爸年近六十,面容显得富态,女儿回来后,脸上一直带着笑。
妈妈姓庄,名字叫庄彻。眉眼秀气,与龚雪颇为相像,之前是机关干部,退休后在沪上人民美术出版社做些协助工作。
龚雪的姥爷叫庄先识,在晚清时当过候选县丞,与鲁迅同期去岛国留学,回来办了女子学校,成了有名的教育人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