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你就是把机器开冒烟了也得先印我们的!”
挂掉电话后,主编的手微微发抖,他缓缓摘下眼镜,用袖子擦了擦:“小何啊...去给胡为民同志发个加急电报。”
他顿了顿,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问问《黄飞鸿》第二部什么时候开始写!再加个备注——稿费按最高标准算!”
“好,我这就发报!”何成伟领命后,屁颠屁颠跑去电报局了。
……
如今的《故事会》经过胡为民作品的加持后,早已不是那种不入流的小杂志。
尤其是《黄飞鸿》发表后,独特的创作手法,玄奇的功夫世界,热血激昂中又夹杂着搞笑,让所有读者都对其欲罢不能。
这部作品让不少读者喜欢的同时,又对作者‘胡一刀’痛恨不已。
因为杂志的篇幅限制,《黄飞鸿》在这一期仅仅刊载了四千字。
四千字,谁懂啊!
网络文学时代追更新的痛苦提前让八十年代的读者体会到了。
你说说,他们能不骂‘胡一刀’吗。
有急性子读者,甚至直接给故事会编辑部打电话“催更”,可惜没什么用。
杂志社不是不想赚钱,奈何他们发行的是月刊,不是日刊啊!
因为读者的热捧,也不是没有纸媒注意到这部通俗小说。
他们也想过报道,奈何当他们了解到《黄飞鸿》其实是武侠小说后,他们放弃了报道的打算。
这是因为时代背景。
此时正是思想解冻初期,武侠小说的处境呈现出“冰层初裂、暗流涌动”的特点。
这一时期对武侠小说的态度复杂而矛盾,既有官方意识形态的压制,也有民间的热烈追捧。
文艺政策开始松动,但官方对武侠小说的解禁明显滞后于其他文学类型。
武侠小说仍被归类为“封建糟粕”或“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尤其是港台武侠作品(如金庸、梁羽生小说)被列为“禁书”,禁止公开出版和传播。
主流文学界仍视武侠为“低级趣味”,报纸又是官方喉舌,自然不会和政策对着干。
因此,有趣的一幕诞生了。
在民间阅读和谈论《黄飞鸿》成了潮流,谁要是没看过这部作品,和朋友聊天都插不进去。但在报纸上,却见不到这部作品的任何评论。
喜欢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