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印度金奈。
海风卷过街道,椰影婆娑,街市热闹而混乱。金奈是南印度的重要港口城市,商业繁荣,文化交汇,但同时,隐藏在繁华背后的欲望与混乱,也从未平息。
玄奘与达尔西姆在城市边缘的旧城区缓缓巡逻,街边孩子在水洼中奔跑,老人席地而坐,手摇蒲扇。一切如常,却又隐隐透着焦躁。
“这城……浮躁中有困惑。”达尔西姆低声说。
“有贪嗔痴,便有业障。”玄奘回应,“但我们不责人,只引人。”
正当此时,一阵脚步声从后方传来,一位僧人身披戒衣,金纹法袍随风而动,面色沉静,眉间藏威。他步履稳健,手持禅杖,一步三响。
玄奘转身,双手合十:
“法海师弟。”
“阿弥陀佛,师兄。”来人正是法海——昔年镇守金山寺,与白蛇传因果相缠的高僧,如今亦归于天庭警察之列。
“佛祖此番遣我前来,是希望助师兄与达尔西姆一道,在印度协助百姓戒除三毒。”
达尔西姆点头,神色庄严:“三毒害人不浅,世上多少人沉迷贪嗔痴而不得自知。我的使命,就是助人迷途知返。”
玄奘道:“善哉。三人同行,愿得更效。”
三人一同缓步前行,穿过老城区的一条巷子,忽听前方吆喝声起,一群青年混混模样的男子坐在墙边,有的叼烟,有的啃槟榔,还有几个正议论纷纷,声音不小。
领头者约二十来岁,胡茬浓密,身穿黑衬衫,戴墨镜,指头满是戒指。他看见三人走来,竟主动迎上来,双手一摊:
“喂,听说你们是天庭来的,搞精神教育的?”
玄奘轻声回应:“施主,有事?”
“有理要讲。”他脱下墨镜,眼神亮而狂,说道,“我叫拉乌尔,想跟你们讲个大道理。”
法海眉头一挑,已觉此人气场不凡,但仍拱手:“请讲。”
拉乌尔站到三人面前,语速飞快,声音却很稳:
“你们佛门总说三毒——贪嗔痴——要戒,要灭。但我不认同。贪,嗔,痴,真的是毒吗?”
达尔西姆微微动容:“愿闻其详。”
拉乌尔举起三根手指,一字一顿:
“贪,是对美好的向往,可以转化为追求梦想的动力。谁没有贪?你不贪善,不贪真,何来修行?”
“嗔,是对现状的不满,是想改变,是热血,是愤怒里的决心。若没有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