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交他们“投名状”的,当属地缘关系紧密的半岛与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霓虹。他们给出的答卷,其核心诉求和承诺非常简单,却直指地区政治的核心——积极拥护、推动泛亚联盟一体化的进程,放弃过去的对抗姿态,融入新的区域秩序。
作为诚意,他们承诺将彻底清算国内那些阻碍一体化、依然抱持旧时代军国主义思想的分子与右翼反动势力,为一体化的泛亚联盟打下牢固的政治和社会地基。同时,为了表达更深层次的合作意愿,他们还需要无偿租借部分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军基地,交予泛亚联盟或“学院”的军事力量使用,作为共同开发太平洋资源、维护区域安全、以及潜在应对未来太空威胁的安全保障。
有了这两个重量级地区力量的带头示范,陆陆续续便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代表,带着各自的筹码和期盼,加入了这场在北京展开的谈判队列。他们看到了机会,也看到了不参与可能带来的边缘化风险。
欧洲方面,那些曾经是旧欧盟核心、如今组建“新欧盟”并主导“抵抗派”势力的法德,他们对“学院”抱持着复杂的态度,既有忌惮也有合作的意愿,但他们的行动相对迟缓,还在内部进行着艰难的协调与博弈。
然而,比他们这些“抵抗派”势力的国家还要先一步,以一种明确而积极的姿态表明立场与态度的,是那个在欧洲大陆以亲东方大国而闻名的匈牙利。
布达佩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拥抱新的机遇,他们承诺将把布达佩斯,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建设成为中方在欧洲的第一个全面开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市场,为东方大国的商品、技术和资本进入欧洲打开大门,连带着推动基建技术与通信技术在欧洲地区的推广与合作,成为“学院”在欧洲大陆扩张影响力的重要桥头堡。
中东方面,那个一向以腰缠万贯、油多钱多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出镜的沙特阿拉伯,也在经过内部激烈的讨论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们打算将象征着沙特“2030愿景”经济转型核心和国家战略的“一线城”,这个凝聚了沙特未来所有希望的超级城市项目中,诸如新型能源网络、超高速交通系统、先进环境控制、AI城市管理系统等那些最具未来色彩、最依赖尖端科技的其余系统的建造与未来的运营管理权,整个打包,以一种近乎“出售”的方式,让渡给中方旗下的其中一所具有强大技术实力和雄厚背景资源的超大型公司。这被视为沙特换取外星技术分享、加速自身现代化进程、以及其后可能产生的巨大经济红利的筹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