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零件进口组装的福特汽车,IKA汽车建立合作。
本土汽车公司与整车进口的通用汽车,标致汽车,雪铁龙汽车,梅赛德斯汽车,日产汽车,丰田汽车对着干。
高关税迫使部分企业丰田汽车、大众汽车妥协合作,但核心技术仍不转移。
阿根廷外资持股上限放宽至49%,让更多外国资本愿意进入阿根廷。
科恩内阁选择扶持本土汽车公司,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本土汽车工业的技术。
圣马丁汽车尝试推出性能接近外资竞品的轿车,但因为技术积累不足,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
一些本土汽车公司引进低端车型,如罗德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合作,引进甲壳虫生产线,逐步本土化零部件。
菲利普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大量生产1.5L的经济型汽车和1.5L的微型卡车,与圣马丁汽车同台竞技。
丰田还帮忙培训阿根廷工程师,菲利普汽车发展起来后,基于丰田平台开发自主品牌车型,出口到南美邻国,产量和销售量都迅速增加。
背靠迪特利亚财团的迪特利亚汽车与英国BMC汽车公司合作生产迪特利亚1500车型,试图进行本土化改进与福特汽车竞争,技术完全依赖英国授权,发展越来越落后。
汉斯格拉顿汽车,巴鲁特汽车公司也越来越落后。
厉害的阿根廷本土汽车公司就如雷顿,圣马丁和菲利普,以及罗德汽车,选择从便宜车型搞起,而不是硬碰硬。
1.5L微型卡车,经济型轿车,柴油版越野车都搞得出来。
国营拉潘帕汽车整车业务亏损,拉潘帕T4皮卡D6轿车,油耗高、质量差,故障率高,靠各地官方订单存活。
最终选择停产亏损车型,出售整车生产线和多余工厂获取资金,解散设计、营销等团队,聚焦生产与研发,销售通过代理模式。
接手整车工厂的是一家波斯裔大型财团,重组了一家名为潘帕汽车的公司,也开始搞廉价汽车,准备搞价格战。
整体员工数量从9200人降低到5100人,营收降低三分之一,利润却增加了50倍,成为阿根廷排名前5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更名为布兰卡汽车零部件公司,成为阿根廷第一家退出整车制造行业的公司。
布兰卡零部件公司转型柴油机研发,生产轻型柴油机和省油汽车发动机,自建铸铁缸体生产线,与农用汽车、小型工程机械以及中小马力拖拉机厂建立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8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