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大概在25亿美金左右,和壳牌石油公司差不多。
本土石油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进入国际竞争行列。
......
随着巴拉那联盟的推进,属于阿根廷的新时代来临了。
阿根廷的挑战仍然极其艰巨。
雷里奥斯省的发展得益于科恩内阁的政策支持,以及拉潘帕省地区提供的资金和技术,但重工业和军火工业的发展给雷里奥斯省带来严重的污染。
而为了更好的整合煤钢共同体资源,防止沿海地区过于强大,从布兰卡市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双引擎,变身真正的大三角,彻底改变国家工业化发展模式。
目前阿根廷沿海地区的优势太明显了,不管是奥托,拉普拉塔还是马德普拉塔,别德马,发展速度都超过了科尔多瓦,圣菲这些城市。
工业首都布兰卡,经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发展速度都太猛了。
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布兰卡市构成的双核体系,本质上是殖民经济模式的当代延续。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发展模式。
布城继承了大西洋贸易时代的港口优势,布兰卡市则受益于潘帕斯草原的超级红利。
这种垄断导致全阿根廷近8成的工业投资集中在沿海100公里范围内,形成典型的钟摆效应。
哪怕是带上了一堆小弟,布城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这是天然的经济聚宝盆。
而且区划改革让布城的整体潜力也增加了10倍以上。
布兰卡市也是如此,内阁考虑项目,很多资源都投到这两个城市。
阿根廷面临和巴西一样的困境,是要短期的进步,还是长期的发展,是要沿海还是内陆。
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到阿根廷地区平衡,也会影响到国家稳定,沿海地区只会越来越强。
科尔多瓦省如果没有内阁支持,经济发展速度还要降低很多。
圣赫塞已经有了迁都计划,就如同巴西迁都巴西利亚一样。
削弱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布兰卡市的吸血效应,强化对煤钢共同体的政治控制。
这个新首都将成为巴拉那煤钢共同体的指挥中心,确保阿根廷对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的经济和军事整合。
未来的三地形成互补,避免单一城市过度膨胀,平衡国内经济带。
也防止美利坚和英国之类的国家对首都战争风险。
目前比较好的选择就是位于阿根廷核心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