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美军使用累西腓海军基地,以此换取美利坚的军事援助,经济援助和技术设备。
巴西打算复制二战策略,出兵越南,以此换取更多美援和美利坚市场,弥补国内发展不足。
外资的大量涌入也给巴西带来许多严重问题,如国民经济重要部门被垄断,外国投资者干预本国内政,这就是暂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北巴西没有了圣保罗,但他们可以发明一个新巴西。
但很快,一件事打破了巴西人的幻想。
......
1965年6月6日,阿根廷,奥格兰,玻利维亚,乌拉圭,巴拉圭五国宣布在蒙德维的亚签订《巴拉那河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拉那盟约。
最近几年在一些神秘势力的推动下,南椎体各国都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来自美利坚,有的来自巴西,有的来自阿根廷,有的来自军事政权的昏招。
这让南椎体各国希望联合起来,对抗巴西和美利坚的联盟。
猎鹰局在这几个国家吹风多年,扶持把控了文官机构,加上地下势力的推动,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四国加入阿根廷阵营,即将开启新的时代,阿根廷也付出最大努力,拉拢四个国家,特别是化解巴拉圭和玻利维亚的仇恨。
就如同当初的德意志帝国建立一样,奥地利被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方案。
巴拉那联盟也排除了北巴西,阿根廷选择了小南锥体方案。
当时的普鲁士放弃吞并奥地利的重要考量是防止法国、俄国介入,而巴拉那联盟的规模控制也可降低美利坚直接干预的风险。
五国总统均出席了会议,在会议中,阿根廷作为主要发起者,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口号。
五国在煤炭和铁矿开采,各国钢铁厂建设是主要资金提供者,作为区域内相对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试图通过整合巴拉那河流域的煤炭、铁矿资源,电力和钢铁产能,推动区域自给自足。
共同体条约签约前就被巴西,智利和美利坚的疯狂反对。
阿根廷总统阿图罗·弗朗迪西,奥格兰总统塞夫罗·阿尔特,玻利维亚总统维克托·帕斯,乌拉圭总统安德内森·卡森,巴拉圭总统阿尔弗雷多·斯特罗斯纳参与了签约仪式。
签约当日还有15家钢铁公司,57家煤炭和矿业公司,29家银行机构,21家电力公司参与其中。
包括阿根廷最大钢铁公司拉普拉塔钢铁,汉斯钢铁,布兰卡钢铁等巨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