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也是最大的,还要技术国产化,通过炼铁回流资金,最后才开工建设第3座,这一座是用国产化技术修的,成本降低,资金充分利用,圣赫塞原先的计划是再修2座,达到5座。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圣赫塞的敌人针对和军政府长期打压,被迫停止在拉普拉塔新建1580立方米高炉,改为修建布兰卡市的钢铁厂。
拉普拉塔钢铁厂低成本国产化修了6座500立方米高炉,彻底完成国产化,修建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年产量长期压制在400万吨到450万吨,有时候甚至不到400万吨,产能长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到弗朗迪西总统上台后才改善,科恩财团资金支持后,再次修建了3座1580立方米的超级高炉,1964年的产量重回阿根廷第一,达到810万吨,阿根廷钢铁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
后起之秀布兰卡钢铁的规模和技术都已经追了上来,在修建的东部高炉容量达到了3000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修建时间上还需要再花一两年,新成立阿根廷国家钢铁集团的高炉容量都是2000立方米的规模,引进了意大利技术,如今拉普拉塔钢铁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钢铁竞赛,完全不输日本钢铁工业。
阿根廷钢铁工业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大陆的钢铁霸主正在显露头角。
拉普拉塔钢铁厂形成六大六小高炉的布局,转炉技术仍然位居世界前列,科恩内阁上台后,拉普拉塔钢铁厂的地位更高了。
现在拉普拉塔钢铁厂的发展缓慢不少,中型高炉国产技术成熟,让拉普拉塔钢铁厂获得了很多修高炉的订单。
中型高炉维护成本低、原料适应性强,国产化率高,投资建设成本也低,可快速复制,可灵活使用本土低品位铁矿,如圣路易斯省的赤铁矿,里奥内格罗河沙铁矿都可以使用。
而大型高炉依赖进口高品位矿,巴西卡拉加斯矿,还可以有效规避国际贷款风险,唯一的缺点就是能耗高,寿命短,但基本上够用15年。
阿根廷本土的焦炭和天然气混合燃料使吨铁成本比纯焦炭方案低15%,但热效率下降10%,可以有效降低对煤炭的进口量。
所以说,拉普拉塔钢铁厂是阿根廷工业化的奠基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钻研和反复试验,电弧炉废钢回收技术研发成功。
在新技术的第一炉钢水下线的时候,背景响起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手风琴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