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里约热内卢州也是非常强大的,重新发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里约热内卢接过巴西第一城市的担子,不得不大量修建新的工业设施,弥补失去圣保罗的损失。
阿根廷爆人口的情况下,未来的南美洲人口未必不能超过北美洲,背靠更繁荣的南美洲大陆,阿根廷也许有机会独立成长为世界一极。
……
在奥格兰和巴西陷入困境的同时,阿根廷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不仅成功避免了战争的破坏,还通过向两国提供低价粮食援助和吸纳难民等方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和尊重。
科恩内阁在战争中表现的人道主义援助,让很多巴西人和奥格兰人得到帮助。
阿根廷广域市改革成果越来越凸显出来,框架搭好后,只需要往里面塞人就可以。
时间很快进入63年9月份,阿根廷国内经济因为新移民大规模涌入,再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新省实力得到迅速提高。
在主政的地方省份中,不少优秀人才得到锻炼,被内阁看重,提拔到内阁,内阁也派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帮助地方发展。
500多万巴西混血裔和白裔的融入,给阿根廷带来了全新的机会,科恩内阁从上到下,市政厅全面发力帮他们融入阿根廷,从就业岗位到住宅,都尽心竭力。
这些人就如同融入大海的水滴一样,很快就可以变成阿根廷人。
阿根廷通过举债发展工业化,但缺乏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的工业,如汽车工业。
63年阿根廷大学招生数量将增加到30万的规模,其中有7成是理工科大学生,却要4年后才能满足工业化需要。
按照教育部的规划,阿根廷大学扩张,新建将持续到1966年,新生规模维持到40万左右,包括5万留学生,成为世界主要的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理工科为28万人,为工业化提供足够多的人才。
教育部大幅度压低文科专业预算,新建大学基本都为理工科大学,农业大学,综合类大学也以理工学科为主。
为了加速新大学组建,教育部批准了一批依托老牌大学而建立的分校,如科尔多瓦大学圣马丁分校,布兰卡大学奥托分校,圣罗莎大学布兰卡分校,圣马丁大学玛利亚分校等,这批大学收费较高,是公办大学的三倍左右,但比私立大学便宜很多。
分校与校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