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继续阅读!
平原农业,山地农业发展都很快,特别是西部山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开辟梯田已经成为主流,农业部对这种能减轻水土流失的模式进行了推广,用一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使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农作物成为可能,解决当地的粮食问题。
“梯田是古代玛雅文明,印加文化的农业结晶,阿根廷在西部,北部的安第斯山区应该大力推广,农业部应做好推广工作,同时也学习亚洲,美利坚梯田的优秀部分。”
阿根廷一批农学院,农业研究所的重要任务,发展梯田并非胡乱开垦,否则还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需要建立好完善的储水灌溉系统。
阿根廷西部和北部特别是降水和水源比较丰富的安第斯地区,大规模开辟梯田种植小麦,玉米,水稻,还有各种经济作物,比如棉花和甘蔗。
利用中小型农业机械进行耕作,很多没有资格在平原地区获得土地的阿根廷人,有人选择开荒梯田种植农作物,阿根廷予以免税10年,购买农机,化肥结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阿根廷人前往西部地区开荒。
比起大查科地区5年免农业税,且设立一定门槛的开发,西部北部梯田开垦更适合普通的阿根廷人,消息传开后,不少刚获得阿根廷国籍的人也去申请土地设置村落,很多新农业村落开始发展起来。
有不少人并不喜欢大城市,加上一些躲避迫害,不愿意在大城市出现的人,西部地区倒是迎来了新的繁荣,一直以来这些地区都是净流出地区。
在阿根廷的邻国中,巴拉圭裔和乌拉圭裔一样,人口增长非常快,经济虽然靠着美利坚的援助发展也不慢,但底层人始终非常贫困,比起阿根廷差的太远了,如今有超过60万巴拉圭裔逃到阿根廷长期居住,成为查科开发的重要力量。
巴拉圭人是阿根廷棉花种植的重要力量,查科地区开发了大规模的棉花田,在雨季的时候种植,即将旱季的时候收获,水稻种植也是雨季种植,科学规划也显得极为重要,还有灌溉系统的建设,可以让查科地区种植2季甚至3季的农作物。
1955年开始,乌拉圭经济就陷入停滞状态,物价以每年40%的速度上涨,工作机会却大量减少,工业发展停滞,这导致乌拉圭年轻人大量前往临近的阿根廷和巴西,乌拉圭国内大量的巴西裔基本消失殆尽,全部打包前往阿根廷,只剩下一些大地主。
巴西近几年经济情况也不好,去阿根廷的乌拉圭裔数量巨大,主要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布兰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