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既然有人告诉他这世道有解,心中怎么能触动。
"公达先生以为如何?"刘备的声音突然响起,惊得荀攸指尖微颤。
他抬眼望去,正撞上刘备赤诚的目光,”若得公达相助,刘某愿放手任君施展才能,只有一事,万般计策,百姓为先。“
荀攸的左耳微微颤动,这是他自幼觉醒的"听道"之能。
寻常人只闻话语,他却能听见心脉搏动的节奏,这也是他看起来沉默少言的原因,既然能辨真假,自然不屑于说话,
刘备说"百姓"二字时,心脏跳动如春雷破土;提及"施展才能"时,血流平缓如深潭静水。
这是二十年来,他首次在诸侯身上听到知行合一的脉象。
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刘备朗声对着屋内众人说到”玄德才学不如君复,勇武不敌子龙,如今所赖的无非是信任志同道合之士,这世道门阀氏族众多,在座的也多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可天下百姓苦门阀久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于刘玄德来说,天下为公,人人如龙。“
荀攸深吸口气,将茶盏推至案几中央:"使君可知颍川四姓?"
他蘸着茶水画出四瓣梅花,"陈家重实务,钟家通律法,庾家善奇谋。"指尖顿在最后一瓣,"而我荀家,求的是万世不易之道。"
窗外电光骤亮,映得荀攸哪里还有半分木讷:"一日前收到家主手书,言道'寒梅当绽于雪后'。"他从怀中取出帛书展开,'雪'字墨迹突然泛起幽蓝,竟显出一行小字:"兖州有龙气,可栖。"
展昭左眼金纹大盛,众生瞳映出帛书背后暗绣的河洛星图——正是那夜的洛阳大火。荀氏有大才窥探到了那日的天道对局,这般深谋令他脊背生寒。
"荀氏愿献粮五万石助使君安民。"
荀攸突然行大礼,额头触地时玉冠磕出清响,"另遣族中精于农桑者数十人、通晓律令者五人随军。"
他抬手指向窗外暴雨,"但求他日新麦熟时,能见饥童捧粟而笑。"
茶室内落针可闻,屋外却有一人大踏步走来:"公达兄莫要糊涂!"他广袖带翻茶盏,"兖州士族盘踞百年,使君若要均田,便是与天下豪强为敌,到时候你荀公达莫非要背弃荀家!"
他展开竹简,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朱批:"仅泰山前任太守应氏便有私兵三千,使君是要血流成河,还是跪着求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荀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