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每块石碑高有三丈,宽一丈,上面密密麻麻雕刻着碑文。
\n
众多儒生围坐在石碑前,正在奋笔疾书,抄写碑文。
\n
“这是……熹平石经?”季秋心中一动,突然问道。
\n
史阿笑道:“季公子好见识,这正是熹平石经!”
\n
正常历史上,《熹平石经》是最早的官刻儒家石经。
\n
汉灵帝熹平四年,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
\n
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前。
\n
碑高一丈许,广四尺。
\n
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
\n
除《论语》外,皆当时学官所立。
\n
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诸家异同于后。
\n
《易》、《书》、《礼》三经校记不存,无可考;
\n
《诗》用鲁诗本,有齐、韩两家异字;
\n
《公羊传》用严氏本,有颜氏异字;
\n
《论语》用某本,有盍、毛、包、周诸家异字。
\n
共约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一字。
\n
这对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n
龙气三国中,同样有熹平石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