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年,当年烈士撒下的热血早已被遗忘,又有几人放心头。
\n
对于城外的庄家农户来说,几日方才搭伙进城一次,或挑担驱车,或素身行囊,拉着些庄稼地里的红薯、土豆、白菜、之类较易存放的物品来到城区叫卖。
\n
自然卖不得许多银两,但最起码一家老小不至于裹衣腹食,每当这个时候,村里的孩童就会成群结队吵着闹着跟着一起进城,拿着父母给的为数不多的几钱铜板,买上一两个肉包子,再去旁边豆腐店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汁。
\n
对于一年除春节外吃不得几次肉食的稚子孩童而言,这家价格公道的肉包子无疑是附近村庄男女老少的首选。
\n
一群孩子争先恐后的付钱,留着口水紧紧盯着还未出笼的新鲜肉包子,每当这时,淳朴的店掌柜就会故意只收取平常一半价格的铜钱,多拿给孩子们一个或半个包子。
\n
孩童们也不客气,道谢过后,便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顿时香气四溢,回味无穷。
\n
已过六旬的包子铺掌柜手抚发白长须,笑盈盈的看着心满意足的孩子们,心里不经想起已经逝去老父亲淳淳告诫。
\n
父亲临终曾成语重心长的叮嘱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可做杀鸡取卵之事,要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取之于民更要回馈于民,如此,生意方能长久。”这些最是淳朴的道理,也深深被他记在心里,常常讲给子女听。
\n
稚子们狼吞虎咽将肉包子吃干吃净后,又余味未绝的舔嗦着自己灰头土面的手指,看的旁边随同的大人们捧腹大笑。
\n
这种温馨而又困苦的画面在南城门不远随处可见,与城北的寂寥人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n
而此时城外的北山湖依旧是烟波缭绕,小世子在光秃秃的矮峰上左右移步,显然是等的有些不耐烦,时不时的抱怨道:“老李,你这消息准不准,姐姐怎么还没到?”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