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张华夏写好了通知,江迎涵和孙天拿过来看。
“可以,贴在告示栏上吧。”孙成说道。
“如果居民不愿意搬迁,那么我们也尊重他们的意见,我们还会回来发展老城区的。”江迎涵说道。
“我估计有九成的居民不愿意搬迁。”孙成说道。
“那就从外地搬迁居民过来到新城区吧。”江迎涵说道。
张华夏外出到告示栏贴告示,路过许多居民,大多数居民都不愿意搬迁,声称是安土重迁,不愿意放弃祖先的土地,仅有两三人愿意搬迁。
江迎涵接见愿意搬迁的居民,登记好他们的信息,约定搬迁的日期,然后送他们回去。
营城的老城区海拔有2000米高,新城区最低处距离河面有一段距离,防止河水上涨时淹没城区。
长官孙成招募工匠,挑选合适的位置和地点,绘制设计图,同时让部下宣传新城区和招募外来人口。
他们计划在海拔800米的位置建立新城,同时规划好交通、建筑、灾后疏散路线等内容。
孙成和江迎涵他们在沙盘模型上放置新城区的模型,幻想这里能有一天能够焕发生机。
“又幻想了,幻想这里繁荣稳定、居民幸福快乐,外出人口能够回来。可是梦醒后发现一切如常。”孙成说道。
“嗐,我也是这样想的。”江迎涵说道。
工匠们按照计划开始修筑前往新城区建设的道路,同时修建工人宿舍。
新城区直线距离老城区10里路,实际距离30里,两个城区落差较大,道路比较陡峭,需要修盘山公路。
工人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工期预计有10个月,工人们在山上开凿道路,同时在开凿出来的道路旁边山壁上覆盖固定水土的固定网和方格。
“这又要花钱了,如果失败了,我们地区的财政又要陷入困难,百姓们又要跟我们承担债务了。”孙成说道。
“没关系,我们一同进退,共同分享荣誉或者是债务。”江迎涵说道。
“自古以来,共患难者众,共富贵者寡,非疑殿下,而例诚多也。”孙成用文言文对江迎涵说道,他的意思是共患难的人很多,共富贵的人很少,不是怀疑殿下,而是像是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是什么话,我们的殿下不是那种人。”侍卫刘蓝维护江迎涵道。
“算了,刘蓝,不用跟孙成争执。”江迎涵安慰侍卫刘蓝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