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动,树叶簌簌作响,今日的王家庄的众人,却是有事不在庄里。
暮色渐沉时,明月楼上下的宴席已铺展开来,百余张桌子摆得满满当当,王家广发请帖,亲朋故旧、左邻右舍皆在受邀之列,卫知府特意命人送来千坛"醉江湖",为这场盛宴添彩。
酒香在夜风中飘散,整座城池都沉醉在欢愉之中,积元镇的百姓们仿佛迎来了最盛大的节日,街头巷尾尽是歌舞的身影。鞭炮炸响,锣鼓喧天,这热烈的庆典持续了三天三夜,方渐渐落下帷幕。
入夜,明月楼高台上,王平举着一碗酒,失神的望着天边明亮的月亮,良久,用弱不可闻的声音说道:
“夫子,一路走好。”
……
离开了积元县回到庆州城,又热闹了几天,柳夫子笑呵呵的,打量着自己的这个弟子,是越看越满意。
放榜那日他也去了,不过没有露面罢了,柳风扬兴奋的不停的围绕着王平,有个六元及第的师叔,可是他们最为骄傲的事了。
在柳家吃过饭,柳夫子听到李夫子去世的消息,沉默了片刻,才缓缓点了点头,眸光闪动,不知在想什么什么。
亲人朋友的离世,不是片刻的痛彻心扉,是一生的潮湿。
这句话说的没错,柳夫子叹了口气,嘱咐王平珍惜身边人后,才聊起了日后的事。
作为大宣朝第一位的六元及第,王平的起点必定是要比其他进士要更高一些的,不过这次王平想来可能不会,在翰林院待上太长时间。
听说王平会先去翰林院待上一段日子,然后直接去户部,柳夫子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拍了拍王平的肩膀,一脸郑重的道:
“孩子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日后不管身处何位,可切莫忘了自己的初心,和老师还有李夫子对你的教诲啊。”
“弟子,定不敢忘!”
王平郑重抱拳,柳夫子点了点头,仰了仰头示意王平填满茶水,师徒俩又你一言我一句的笑谈起来。
庆州的明月院会一直在,产业已经很成熟了,日后有剧本也会从长安传回来,老孙头笑的满脸褶皱,跟王平道着喜,听闻芷若姑娘在长安站稳脚跟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这里的剧院交给青儿姑娘和孙老头,王平是放心的,明月阁就要停业了,日后会从长安重新开业,大河村的工坊也停了,丐帮的兄弟们,都被张天安排赶往长安,有愿意留下来的,王平给了钱财,可以留下来娶妻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