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周坐在王平身边的席位上,看着王平心情不佳,也就帮忙挡住了那些前来敬酒的其他进士。
不一会儿的功夫,安青岚几人也过来了,几人知道李夫子去世后,也沉默了片刻,一人拍了拍王平的肩膀,便站在王平身边,帮忙挡起了酒。
日头西下,王平才收拾好心情,起身离席,挤出笑容朝着几位主官敬酒。
这几位主官之中,听周墨轩介绍,最大的便是左右两位仆射了,大宣没有宰相,左右仆射便已经与宰相无异了。
除了左右仆射,还有户部尚书戴昼,礼部尚书崔颢,和吏部尚书李卫。
这三人王平有些印象,就是当初因为科举改制一事之中的几个大佬。
王平上前敬酒,左右仆射笑着点头,说了几句勉励的话,王平一一应下,戴昼倒是没说什么,只是打量了眼王平满意的点点头,王平不同于其他进士,不久便会直接入户部,他这位尚书有的是时间接触。
至于李卫和崔颢,就显得有些冷淡的许多,王平隐约觉得他们看自己的眼神,似乎都有些厌恶。
其实今日《史记》一出之后,对于世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这读书一但变得轻松简单,让大部分普通人可以轻易触及,对于世家的垄断来说,无异于巨大打击。
很明显,只要这造纸术和印刷术兴起,世家没落那是迟早的事,对于王平,两人自然厌恶透顶,招揽什么的更是直接断了这个念想。
可如今,有了这两种东西,天下读书人都承着王平的恩情,想要动王平又是极为困难,冷面只是最基本的罢了。
敬了酒,王平便回了自己位置,马忠过来说起了同年小录的事。
所谓同年小录,其性质类似王思懿前世的同学录,却远比同学录繁复。
上面详细记载着所有新科进士的姓名字号、籍贯家世、三代名讳,就连他们母亲和妻子的姓氏籍贯也无一遗漏。
此外,同年小录还囊括天子颁发的诏书、考官姓名、考试题目等诸多内容,十分庞杂。
编纂同年小录工程量巨大,绝非三五个人就能完成,所有新科进士都得参与其中。按道理,组织分配人手一事应由卫辰这个状元负责,不过既然马忠和刘周主动揽下了这份差事,王平自无不同意。
傍晚,晚风习习。
众进士也算是达偿所愿,快结束之际,萧靖远便提出找一位进士作篇文章,题目不限,做的好了,便结束今天琼林宴。
众人闻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