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又在王平身上加封了一个武将官职,一时间,众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起来。
观礼台那边的官眷们,也皆都愣住,不知是该去还是不该去了,左右思忖良久,才依依不舍的暗暗压下心底念头,只等回家以后再行商议。
太极殿前。
封赏已过,众新科进士面色红润,握着手中的《史记》望着高阶上的王平,眼里满是崇拜和敬佩。
科举一道连中六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于国于民一道,守城池,护百姓,拓文脉,助百姓。
或许其他人可能不会了解,但跟王平在身处于同届的他们,饶是有了进士的身份,看着王平的背影,却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不参加科举见王平,如井底之蛙抬头望月,参加科举见王平,如一粒蜉蝣望青天啊。
传胪结束按例有一项固定活动——拜黄甲。
所谓黄甲,即记录进士姓名的黄榜。拜黄甲这一仪式,意味着同年进士们相互结为兄弟。
科考中,同年关系向来紧密,彼此照应、携手共进是常见之事,进士同年更是如此。步入官场后,这些同年进士还会时常聚会,以此维系情谊。
王平年纪轻轻便高中状元,还是史无前例的六元及第,此科的同年进士自然而然地默认以他为尊。
这三百名新科进士来自五湖四海,才能高低有别、见识深浅不一、人品参差不齐、政治抱负也各有千秋。
他们因着在官场中抱团取暖的本能走到一起,自然不可能毫无条件地对王平亦步亦趋。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王平作为状元,在熙和二年这一届同年进士的小圈子里,天然就具备着极大的影响力。
对王平而言,这已然足够。
王平本来就没打算做一个结党之人,只是在朝堂上遇到危机之时,众同年不要落井下石,能够守望相助便已足够。
等拜过同年以后,鸿胪寺的官员,又带着众人去换衣服,不一会儿的功夫,王平一身绯红长袍身披大红花,头顶幞头簪花,手持金花帖子,身骑红绸骏马,拜谢过宣帝后,便在乐师开道之下,从东华门外走出。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
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
东华门无数百姓早已翘首相盼,看着王平等人跟着乐队出来,顷刻间就响起了山呼海啸的声音。
“那个就是状元郎吗?”
“他是王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