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了让这首歌曲彻彻底底地融入 80 年代的独特风格,沈念开启了一场精心的 “雕琢” 工作。她逐字逐句地研究歌词,把那些充满现代气息的词汇,比如 “互联网”“APP” 等,换成了通俗易懂、贴合当时语境的词语。像 “远方的联系” 代替了 “网络沟通”,“新奇的小玩意儿” 替换了 “智能设备” 。同时,她还对歌曲的节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整。原本稍显急促的节拍,在她的重新编排下,变得更加舒缓,仿佛山间潺潺流淌的小溪,亲切又自然,这样的节奏更能贴近村民们的生活,让大家一听就心生欢喜。
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歌曲的那些日子里,沈念被一个棘手的难题绊住了脚步,那便是找不到契合自己歌曲风格的合适伴奏。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只需动动手指,便能从网络的浩瀚音乐库中轻松下载各类伴奏音乐,可身处这个物资匮乏、科技尚未普及的年代,一切都得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她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许久,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村里那支颇有名气的乐队。这支乐队虽不算专业,却时常在村里的各类活动中登台表演,乐队里有一些简单的传统乐器,像音色悠扬的二胡、空灵婉转的笛子,还有能营造热闹氛围的锣鼓等。
沈念满心都被即将在村里文艺汇演上展示现代才艺的念头占据着,她怀揣着一丝期待,脚步匆匆,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急切的声响,一路赶到乐队成员们平日里排练的那间略显破旧却满是音乐气息的屋子。屋内摆放着各类乐器,吉他随意地靠在墙边,鼓上落了些许灰尘,却无损它们在乐队成员心中的分量。找到他们后,沈念的眼神中满是真诚,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满怀诚意地和他们商量起来,询问能否为自己那首融合了流行元素与独特情感表达的歌曲量身打造配乐。乐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听闻沈念的新奇想法,原本平静的眼中纷纷闪过一丝兴奋与好奇,彼此对视间,能看到对方眼中跳动的火苗。他们小声地交头接耳,话语中满是对这个新鲜挑战的讨论。都觉得这是一次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尝试。虽说他们以往从未有过为现代歌曲配乐的经验,过去演奏的大多是村里传统节日上的民俗音乐,但骨子里那股热爱音乐、勇于探索的劲儿被瞬间点燃,就像被一阵狂风撩拨的火焰,熊熊燃烧起来。他们互相拍着肩膀,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个个都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全力一试,誓言要为沈念的歌曲添上最适配的旋律。
于是,从那之后,沈念便和乐队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