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下午三点,尽调团队传回现场视频:印尼镍矿的尾矿库堤坝开裂,黑色污水如瀑布般倾泻入海,无人机镜头下,污染带像一条黑色巨蟒,缓慢却无情地吞噬着珊瑚礁。法务总监王雅皱眉,手中的ESG评级报告被捏出褶皱:“根据MSCI评级模型,若证实污染属实,评级将下调至CCC级,触发全球指数基金被动减持,预计抛压超50亿市值。”
“主动清仓,”陈默将白皮书推入碎纸机,纸屑纷飞中露出内页“敬畏自然”的笔记,字迹因多次翻阅而模糊,“在评级下调前完成出货,减少普通投资者的损失。”
“但做空机构可能借机散布谣言,”王雅提醒,“说我们利用内幕消息提前跑路,引发赎回潮...”
“所以我们要先一步揭露真相,”陈默调出新闻发布稿,标题“默势基金关于镍矿供应链的紧急声明”赫然在目,“召开全球发布会,公布卫星证据、区块链溯源数据和清仓理由。资本可以失去利润,但不能失去良知——哪怕被误解,也要做正确的事。”
深夜十点,陈默与MIT团队召开线上会议,屏幕分割显示着波士顿实验室的研发进度和上海办公室的区块链界面。“认证标准必须包括供应链溯源、碳足迹、劳工权益三个维度,”他滑动区块链界面,每个区块都闪烁着矿源数据的微光,“每公斤镍矿都需匹配唯一的环保认证码,链接卫星监测数据、劳工审计报告和碳足迹追踪记录,确保不可篡改。”
“陈先生,”陈博士的声音带着疲惫,背景中的实验室亮如白昼,“开发这样的系统需要至少200人月的工作量,而且需要矿企、冶炼厂、交易所等多方协作。更关键的是,现有供应链体系下,许多企业会抵制这种透明化...”
“我会说服行业协会,”陈默摸出素面袖扣,发现边缘泛起铜锈——那是上周暴雨中他在黄浦江畔遗失又寻回的痕迹,金属与皮肤接触时带着一丝粗糙,“如果没人愿意做,我们就自己建立生态。从‘日出计划’开始,强制要求所有持仓企业接入系统。”
手机震动,技术部发来镍期货空头持仓数据,排头赫然是灰熊资本,持仓量较昨日增加15%。陈默回复:“密切监控异常交易,准备应诉材料——灰熊不会轻易罢休,但我们有真相作为武器。”他知道,当明天的晨光来临时,等待他的可能是社交媒体上的舆论风暴,但此刻,他更担心MIT实验室的认证标准草案是否安全,是否有人在暗处觊觎他们的努力。
办公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