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社记者的提问通过耳机传来,尖锐如刀,“‘日出计划’年化收益预期仅8%,远低于雪球产品的历史业绩,如何说服投资者放弃高收益选择你们?难道您不担心被市场淘汰?”
“复利的关键不是速度,而是生存,”陈默指向屏幕上的茅台K线,“过去十年,茅台年化收益25%,但真正拿住的投资者不足5%。太多人死于追涨杀跌,而我们追求的是让普通人睡得着觉的收益,而非过山车式的财富幻觉。”他顿了顿,补充道:“况且,8%是扣除ESG合规成本后的净收益,我们不赚昧良心的钱——即便这意味着短期规模增长放缓。”
弹幕区瞬间被“假大空”“唱高调”的评论刷屏,陈默视而不见,目光落在镜头上方的时钟——十年前的此刻,他正在为雪球产品的首单签约举杯庆祝。
中午十二点,陈默签署完“日出计划”的托管协议,法务总监王雅递来ESG评级报告,封面印着MSCI的logo和“BB级”评级,右下角用红色标注“供应链风险”:“主要扣分点在供应链透明度,尤其是纺织和光伏板块。MSCI要求我们在15日内提交整改方案,否则可能下调至B级。”
“启动‘阳光供应链’计划,”陈默摸出手机给周远山发消息,“老师,能否引荐纺织业的合规专家?我们需要建立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链条追溯体系。”消息显示“已读”,附带一个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某纺织工厂,坐标精确到门牌号。
王雅犹豫,指尖捏紧报告边缘:“陈总,第三方机构测算过,建立追溯体系需要额外投入2%的管理成本,这会进一步压缩收益空间。投资者可能因短期收益不佳而赎回,尤其是在雪球产品受害者集体诉讼的背景下...”
“让投资者知道我们在做什么,”陈默起身走向落地窗,俯瞰陆家嘴车流,西装袖口的银质袖扣反射着阳光,像极了十年前他在华尔街看到的某块纪念碑——那是为纪念因金融欺诈自杀的投资者而建,“如果因为成本放弃合规,那和之前利用信息不对称收割客户有什么区别?我们做错一次,就要用十次正确来偿还。”
下午三点,陈默在办公室撕毁最后一份雪球产品合同,碎纸机的声响规律而单调,像极了十年前他在散户大厅听到的跌停板键盘敲击声,每一下都敲在心上。手机震动,收到一封神秘邮件,发件人显示为“匿名”,正文只有一行字:“陈总,光伏组件供应商的童工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新疆的棉花供应链...附件有你想看的。”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