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香啊!”孩子们立刻被吸引过来,围成一个小圆圈,小鼻子们此起彼伏地翕动着,发出一阵细碎的赞叹声。
“这是薄荷,”苏怀瑾一边继续推动碾轮,一边解释,“夏天被蚊子咬了,用它碾出的粉泡点水擦一擦,就不痒了;感冒的时候鼻子不通气,闻闻它的味道,一下子就通畅了,像给鼻子开了扇小窗户。”
她停下动作,示意孩子们轮流体验:“每个人都可以来试试,感受一下老祖宗碾药的工具。”
孩子们立刻排起了小长队,一个个踮着脚尖,跃跃欲试。轮到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时,他学着苏怀瑾的样子,双手扶住碾轮,小脸憋得通红,使出吃奶的力气才勉强推动半圈,嘴里还念叨着:“哇,这个轮子好重呀,像推着我家的小推车!”逗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轮到时,她小心翼翼地伸出小手,指尖刚碰到冰凉的铜轮就缩了一下,随即又鼓起勇气,轻轻推动。碾轮转了半圈,她突然仰起头,清澈的眼睛望着苏怀瑾,声音细细的像春雨落在青瓦上:“苏老师,家里有粉碎机呀,转得可快了,一下子就能碾好,为什么要用这个慢慢碾呢?”
这个问题让喧闹的小院瞬间安静下来,几个孩子也跟着点头,显然心里也有同样的疑惑。
苏怀瑾停下手中的动作,拿起碾槽里已经渐渐变成绿色粉末的薄荷,放在手心展示给孩子们看:“因为药碾子碾得慢呀。”她的目光温柔地扫过每个孩子的脸,“你们看,这慢慢碾的过程,能让薄荷的香味和药效一点点释放出来,就像妈妈泡花茶,要慢慢泡才能出最醇的味道,要是用开水猛地一冲,味道就散了。”
她蹲下身,让自己的视线与孩子们平齐,语气里带着浅浅的笑意:“这就像你们长大一样,也需要慢慢学、慢慢长,不能急呀。急了就像没泡透的茶,没滋味;长太快的树,根扎不深,风一吹就倒了。”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落在他们认真的脸上,像洒了一层金粉。
苏怀瑾把孩子们碾好的薄荷粉小心地收集起来,倒进一个青瓷小碗里。绿色的粉末散发着浓郁的清香,连空气都变得清爽起来。她拿出林晚秋准备的卡通香囊袋,袋子上印着小兔子啃胡萝卜的图案,可爱极了。
“来,每个人都来装一小勺,”苏怀瑾用小勺分给每个孩子一点薄荷粉,“这是你们亲手做的驱蚊香囊,回家挂在床头,蚊子闻到就会绕着走啦。也可以送给好朋友,让他们也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